刺槐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刺槐花
Cì Huái Huā
刺槐花
別名 刺槐、洋槐、胡藤
功效作用 止血。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英文名 Flower of Black Locust
始載於 貴州民間方藥集
毒性  
歸經 肝經
藥性
藥味

植物

刺槐花豆科植物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 的花,又名洋槐花。花

色深自可炒、做餡等多種食用方法。

刺槐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刀豆酸、

黃酮類等。所含的花粉營養成分更佳。

《貴州民間方藥集》載「止大腸下血,咯血,又治婦女紅血。  

中藥材

【藥名】刺槐花

【別名】刺槐、洋槐、胡藤。

【漢語拼音】ci huai hua

【英文名】Flower of Black Locust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

【歸經】肝經

【功效】止血

【考證】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科屬分類】豆科

【主治】咯血;大腸下血;吐血崩漏

【生態環境】生於公路旁及村舍附近。

【採收和儲藏】6-7月盛開時採收花序,摘下花,晾乾。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廣為栽培。

【動植物形態】刺槐 落葉喬木,通常高約15m。樹皮灰褐色,深縱裂;小枝暗褐色,具刺針,無毛;冬芽小,在落葉前藏於葉柄基部內。奇數羽狀複葉,葉軸具淺溝,基部膨大;小葉7-19橢圓形、長圓形或卵圓形,長2-5.5cm,寬1-2cm,先端圓形或微凹,時有小尖刺,基部圓或寬楔形,全緣,上面無毛或幼時背面微有細毛;小葉柄長約2mm,具刺狀小托葉。總狀花序腋生,下垂,長10-20cm,花軸有毛,花梗長7mm,有密毛;花萼鍾狀,先端淺裂成5齒,微呈二唇形,具柔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圓形,有爪,基都有2黃色斑點,翼瓣彎曲,龍骨瓣向內彎,下部連合;雄蕊10,二體,上部分離或半分離;花柱頭狀,先端具柔毛。莢果條狀長橢圓形,扁平,長5-10cm,寬l-1.5cm,赤褐色,腹縫線上有窄翅,種子間不具橫隔膜。種子3-10顆,腎形,黑褐色,有微小黑斑。花期4-6月,果期7-8月。

性味】味甘;性平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刺槐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