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20問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本帖只是一個大概,具體事項讀者可諮詢醫生。本帖綜合多本專業參考書籍,簡述廣大讀者感興趣的話題。

冠心病危險因素

目錄

你自己怎樣早期發現冠心病?

這是個問題。冠心病又稱作「人類第一殺手」。居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700萬人死於冠心病,占疾病死亡人數的50%以上。在我國冠心病患者高達6000萬人,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冠心病的發病率在不斷增加,40歲以後每增加10歲,患病率就要遞增1倍左右。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病,如何預防治療冠心病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那麼如何早期發現冠心病呢?

出現下列情況時,要及時就醫,儘早發現冠心病

  1. 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並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5分鐘,休息後自行緩解者;這可能是穩定性心絞痛
  2. 體力活動時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自行緩解;這也是穩定性心絞痛的症状。
  3. 飽餐、寒冷或看驚險片時出現胸痛心悸者;
  4. 夜晚睡眠枕頭低時,會感到胸悶憋氣,需要高枕臥位方感舒適者;
  5. 熟睡或白天平臥時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緩解者;
  6. 用力排便或者性生活用力時出現心慌、胸悶、氣急或胸痛不適者;
  7. 聽到周圍的鑼鼓聲或其他噪聲便引起心慌胸悶者;
  8. 反覆出現脈搏不齊,不明原因心跳過速或過緩者。尤其是目眩,短暫暈厥

出現以上情況時,請及時到醫院就醫,請專科醫師幫助診斷病情。

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怎樣?

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馬根山教授介紹,最新資料顯示,我國心血管病人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患病總數目前已達2.3億,平均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臟疾病。全國每年死於心血管病病的患者有350萬。

冠心病健康宣傳欄

冠心病是遺傳性疾病嗎?

很多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會有這個疑問,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們都是遺傳病嗎?更有就是B肝,B肝是遺傳病嗎?都不是!詳見相關詞條。

冠心病是否為遺傳性疾病,目前還不是一個十分明的概念,但國內外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冠心病發病具有明顯的家族性。父母之一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為雙親正常者的2倍;父母均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為雙親正常者的4倍;若雙親在年輕時均患冠心病者,其近親得病的機會可5倍於無這種情況的家庭。

所以說,冠心病有家庭的遺傳傾向,但並不是遺傳病。如果有家族史,在年輕時就應該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如戒煙,運動、避免肥胖、每年進行體檢,及時發現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通過生活方式、飲食或者藥物治療把血壓降下來,把血脂和血糖調到正常,這樣才能把冠心病的可能性降低。先天的遺傳傾向我們無法改變,但環境因素造成冠心病的可能性我們完全可以自己控制。

哪些人更容易患冠心病?

毋庸置疑,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容易發生冠心病,肥胖等也是危險因素,冠心病是一種受生活方式影響很大的疾病,所以需要注意。

進一步了解哪些人更容易發生冠心病,可參閱科普教育文:哪些人更容易患冠心病?

糖尿病與冠心病有何關係?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代謝紊亂性疾病,容易引起冠心病這一事實已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

更詳細內容,請參看科普教育文:糖尿病與冠心病有何關係?

肥胖與冠心病有何關係?

這裡糾正一個問題:肥胖是「富」、是「福」嗎?古人云「有錢難買老來瘦」,可見肥胖還不如瘦有益於老年人的健康。肥胖者,危險多。肥胖是目前一個普遍的社會醫療問題,肥胖者冠心病發病率較高,且隨著體重指數增高,心肌梗死、猝死、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發病也逐漸增多。其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 體重過度增加,使心臟負荷和血壓上升。
  2. 高熱量飲食攝入習慣,使血脂、血壓水平增高,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加速並加重。
  3. 肥胖後體力活動減少,不利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血管側支循環的形成。

肥胖可使所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增高,與肥胖有關的因素包括高血壓膽固醇甘油三脂升高、血糖升高、胰島素抵抗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尿酸血症纖維蛋白原升高,因此冠心病發病率升高。不僅冠心病發病率增加,腦卒中也是,身邊很多中風的病人大多數肥胖者。讀者應引以為戒。尤其是中老年人,應該合理運動,適度減肥,更有利於健康。

冠心病有多少種?

冠心病種類繁多,很多讀者都被搞得頭大了,自己一下子是冠心病,一下子是心絞痛,一下子又是急性冠脈症候群......甭說患者,即使是醫生,如果不是專科心臟科醫生,對冠心病的種類也不是非常了解的。

更詳細內容,請參看科普教育文:冠心病有多少種?

怎麼辨別心絞痛?

可參看:心絞痛心肌梗死等詞條。普通老百姓識別心絞痛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是心絞痛的性質和部位範圍。很多人對心絞痛存在誤解。心絞痛從字面上理解似乎是非常銳利的疼痛,比如針刺樣,實際上這是誤解。典型的心絞痛性質是胸口鈍痛,發緊,堵,或者隱隱不適。針刺樣疼痛通常是神經性疼痛,與心臟缺血無關。但心絞痛患者可以同時存在這種神經性疼痛。所以要區分這兩種疼痛。很多老百姓認為心絞痛應該出現在左側胸部,事實上典型的心絞痛應該在胸部正中。當然,心絞痛的部位可以上至下頜部位,下至上腹部。所以有時會誤診為牙痛胃病(可參看莫把心痛當胃痛!),而耽誤治療。心絞痛的範圍通常有手掌大小。不會是一個點的小範圍。另外要注意的是對每個個體來講,心絞痛的性質部位範圍通常是相對固定的,不會變化無常。

(2)心絞痛的性質部位範圍對於識別心絞痛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胸痛出現的時機,持續時間和緩解方式。心絞痛通常出現在運動用力時,比如跑步,上樓,提重物。持續3-5分鐘。休息,含硝酸甘油在1分鐘可緩解。如果胸悶出現在休息時,運動時反而緩解,則不像心絞痛。有的患者胸悶持續時間很長,不影響日常活動,這也不像心絞痛。

當然,如果有胸痛胸悶的症状,去醫院找醫生看看是必須的。因為存在很多不典型的心肌缺血。需要我們醫生藉助器械設備做出診斷。比如心電圖,運動試驗,冠脈CTA或冠脈造影等。

為什麼飽餐易引起心絞痛?

中國是一個禮儀大國,每遇結婚、生孩子、過生日、特別是過春節等喜慶日子,都免不了要擺桌宴請。高朋滿座,喜氣洋洋,便胃口大一開,開懷暢飲且知吞雲吐霧,此時你可知道,許多冠心病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恰恰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那麼,飽餐為什麼易引起心絞痛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基礎醫學研究表明,人類每餐以後都存在所謂「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即每餐以後人體的產熱量,即使在安靜狀態下,也會大大增加,飽餐更加明顯。這意昧著飽餐後人體代謝需氧量也會大大增加,心臟必須加倍工作方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從而使心臟的負荷水平也大大增加。
  2. 飽餐後,機體為了充分消化和吸收各種營養物質,一方面血液大量地向胃腸道分流,使其它組織血供相對減少;另一方面,消化液分泌明顯強,從而影響了冠狀動脈的供血。
  3. 飽餐,特別是飽脂餐的血脂水平驟增,血液粘度增大,從而引起血流速度緩慢,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心臟負荷增加,同時血小板易聚集致血栓形成,堵塞冠脈。
  4. 有資料表明,飽餐使外周血壓明顯下降,原有高血壓者血壓下降更加明顯。有學者認為,飲酒後5小時血壓下降以後恢復至正常水平。當血壓降低突然而顯著時,會影響冠脈灌注壓。
  5. 親朋相聚,情緒高漲,則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增快,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總之,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以上因素綜合作用,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狀動脈供血減少,凝血機制加強,從而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 不僅飽餐,寒冷等也可促使心絞痛的發生,讀者應注意。

冠心病健康宣傳欄

莫把心痛當胃痛!

這個情況嚴重,一旦延誤診斷,後果可能是嚴重的。

因為心臟跟胃髒的神經支配可能有交叉,有時候心臟病變傳送到大腦,大腦誤以為是胃臟傳過來的,或者大腦無法分清是心臟還是胃臟,所以我們自己感覺就有差錯了。

進一步閱讀科普教育文:莫把心痛當胃痛!

診斷冠心病的必備條件有哪些?

冠心病包括以下五種類型,即隱匿型、心絞痛型、心肌梗塞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及猝死型(詳見冠心病有多少種?),而其中任何一型都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原因以外的其它因素所引起。因此,臨床上醫生會掌握嚴格的診斷標準,不能輕易下冠心病的診斷,以免為患者帶來精神上的負擔和軀體上的損害,並且造成藥品的極大浪費。其診斷條件主要包括:

(1)有典型的心絞痛發作或心肌梗塞,而無重度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肌病等證據。

(2)休息時心電圖有明顯的心肌缺血表現或心電圖運動試驗陽性,而無其它原因(如各種心臟病、顯著貧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應用洋地黃藥物及電解質紊亂等)可查。如病人僅有心電圖的缺血表現,而無心絞痛者可診斷為無症状性心肌缺血。

(3)40歲以上病人有心臟增大,心力衰竭,以及乳頭肌功能失調,而不能用心肌疾病或其他原因解釋,並有下列三項中的兩項者:①高血壓病;②高膽固醇血症;③糖尿病。(可見這幾個兄弟都是冠心病的易感因素,助紂為虐啊)。

診斷冠心病的方法包括哪些?

診斷冠心病的方法包括:

  1. 心電圖:心電圖是冠心病診斷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診斷方法,心電圖使用方便,易於普及,當患者病情變化時便可及時捕捉其變化情況,並能連續動態觀察和進行各種負荷試驗,以提高其診斷敏感性。無論是心絞痛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電圖變化。
  2. 核素心肌顯像:根據病史,心電圖檢查不能排除心絞痛時可做此頂檢查。核素心肌顯像可以顯示缺血區、明確缺血的部位和範圍大小。結合運動試驗再顯像,可提高檢出率。
  3. 冠狀動脈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可以明確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等,並可據此指導進一步治療所應採取的措施。結合左心室造影,可以對心功能進行評價。但是價格較為昂貴,有時候必須得做,方可明確診斷。
  4. 超聲和血管內超聲:心臟超聲可以對心臟形態、室壁運動以及左心室功能進行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血管內超聲可以明確冠狀動脈內的管壁形態及狹窄程度,是一項很有前景的新技術。尤其適用於造影劑過敏,不能做冠狀動脈造影者。
  5. 心肌酶學檢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臨床上根據血清酶濃度的序列變化和特異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學改變可明確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
  6. 心血池顯像:可用於觀察心室壁收縮和舒張的動態影像,對於確定室壁運動及心功能有重要參考價值。

雖然以上沒有提及臨床表現及病史,但它們都是非常重要的。

冠心病與心電圖的關係

冠心病病人都會有心電圖的改變嗎?有心電圖改變就一定是冠心病嗎?

不是的。這便是疾病的複雜性,所以即使醫生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有誤診的可能。人類一直在探索大自然,但遠遠沒能夠完全認識大自然。

這個是醫生應該關心的問題,讀者朋友若有興趣可進一步閱讀:冠心病與心電圖的關係

冠狀動脈造影有什麼意義?

冠心病的患者應該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醫生會動員你做冠脈造影。可是價格有點貴,你猶豫了。

前面說了冠心病的臨床表現常有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跳驟停等。由於冠狀動脈造影認識不足,畏懼致使普及程度還不高,臨床對冠心病的診斷多是依靠臨床表現推斷,主觀性較強,準確率不高,甚至對那些有心慌心悸胸悶、胸背痛、胸前區隱痛及/或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未做相應的檢查就給病人輕易戴上「冠心病」的帽子,這是不大科學的。隨著人們對冠心病的認識和診療水平不斷深人,尤其冠心病的介人檢查與治療的突飛猛進的進展,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冠脈造影以便明確診斷或者進一步治療。

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一個「金指標」。冠狀動脈造影不僅可以確定冠狀動脈是否存在阻塞以及阻塞的嚴重程度,還可以為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造影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輕、藥物療效良好的病人,應以藥物治療為主;症状重、發作頻繁、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嚴重,或起病就是血管堵塞引起心肌梗死的患者,應該接受開通血管的介入治療或外科搭橋手術。存在活動後有胸痛、憋悶等的患者應儘早到醫院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排除或明確冠心病,以免耽誤病情,造成更大的損失。冠狀動脈造影是一種非常安全、有效的檢查手段。同時部分患者還可接受介入治療從而達到改善心肌血供、緩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的目的。介入手術治療引起的嚴重併發症發生率小於1%,也就是說,大約99%以上的病人可安全完成這項手術操作。

冠心病患者如何自救?

患者必須注意的是:急救藥一定要隨身帶在身上。比如硝酸甘油

(1)心絞痛:應立即停止體力活動,就地休息設法消除寒冷,情緒激動等誘因;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消心痛1片(你身上有什麼急救藥就用),如未緩解,隔5到10分鐘再含化一次,連續3次含化無效,胸痛持續15分鐘以上者有發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應立即撥打120,送醫院等急救場所;冠心病病人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藥物,一旦出現胸痛立即含服,並注意不要使用失效的藥物(硝酸甘油每隔兩個月左右就要更換),穩定型心絞痛在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後心絞痛會緩解,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一個嚴重而潛在危險的疾病,應立即送醫院治療和嚴密觀察。

(2)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其中半數以上病人是在住院前死亡的,大多數死亡發生在發病後1小時內,一般由心室纖顫引起 所以就地急救措施和迅速轉送醫院至關重要。在高危病人(高血壓糖尿病,既往有心絞痛發作者)中一旦發生以下情況:胸部不適,極度疲勞呼吸困難,尤其伴有大汗,頭昏,心悸瀕死感時,要高度懷疑發生了心肌梗塞,應立即送距離最近的的醫療機構。同時保持鎮靜,不要引起病人的驚慌和恐懼。一旦發生心臟驟停,應立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進行心肺復甦。所以普及大眾懂得正確的CPR非常重要。

(3)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和缺血型心肌病都可能發生急性心衰,由於大面積心肌壞死所致.多為急性左心衰,患者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伴煩躁不安,窒息感,面色青灰,口唇紫紺大汗淋漓,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這種情況必須立即送醫院搶救。

冠心病的二級預防

冠心病的預防分為兩個層次

一級預防

指尚未發生冠心病而採取的非藥物預防措施。如戒煙、合理飲食、適當鍛煉身體、調整精神、心理狀態等手段。

二級預防

指患有冠心病後在一級預防的基礎上針對疾病採取藥物治療,旨在降低心絞痛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和病死率。

  1. 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抗血小板藥物,屬於預防冠心病的一線藥物,它主要通過通過阻斷血小板激動劑血栓素A2的合成發揮其抗血小板的作用,長期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再次心肌梗死的發生率。
  2. 降脂藥物:很多研究均證實,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不僅可以顯著降低冠心病事件的發生率30-40%,而且可以總病死率22-30%,並減少介入治療、搭橋手術和腦卒中的發生率。降脂藥物的使用原則是以膽固醇高為主者,採用他汀類藥物,以血清甘油三酯增高為主者採用貝特類。
  3.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ACEI與阿司匹林以及ß受體阻滯劑聯合應用有疊加作用,冠心病患者均需使用。對高危患者、老年人、前壁心梗者、有心梗病史患者、左心室功能減退者均要終身服用此藥。
  4. ß受體阻滯劑心肌梗死後應用ß受體阻滯劑可以減低病殘率和死亡率。
  5. 抗心律失常藥物:歐洲和北美的多項研究證實,胺碘酮可以減少心肌梗死後室性心律失常伴或不伴有左心室功能障礙患者的心律失常死亡及心搏驟停。治療過程中宜低劑量維持,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6. ABCDE系統:將以上5點和一級預防結合起來即為冠心病預防的ABCDE系統。A: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B: ß受體阻滯劑/降低血壓;C:降膽固醇/煙;D:控制血糖/合理飲食;E:有氧運動/參加病人教育。

可參看冠心病的二級預防

什麼是冠心病的正規治療?

相關內容可參看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詞條。

冠心病是一個大類型的疾病,包括很多種類(詳見冠心病有多少種?),每種類型的冠心病治療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有幾個是必須認識到的:

  1. 目前認為,冠心病不可治癒,只能控制治療,但只要正規治療,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2. 不要輕信任何廣告。
  3. 正規治療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冠脈搭橋手術治療等,當然也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等。具體詳見相關詞條。

冠心病的飲食注意事項

冠心病的病因還未完全弄清,目前多認為與體內脂質代謝紊亂有關。在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吸煙;其次是肥胖、糖尿病及精神神經因素;還有一些不能改變的因素,如家族遺傳史、年齡、性別(男性)等。從上述因素看,冠心病的發病同飲食營養因素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因此注重合理營養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簡述冠心病的飲食原則:

  1. 控制熱量,保持理想體重。
  2. 控制脂肪攝入的質與量。許多研究證明,長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動物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還證明脂肪的質對血脂的影響更大,飽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膽固醇,多不飽和脂肪酸則能降低血膽固醇,一般認為膳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之比(p∶s∶m)以1∶1∶1為宜。膳食膽固醇含量對體內脂質代謝會產生一定影響,應適當加以控制。
  3. 控制食糖攝入。碳水化合物是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在我國人民膳食結構中就是主食量過多),可造成熱量入超,在體內同樣可轉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並使血脂升高。經研究證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於蔗糖,蔗糖高於澱粉。美國、加拿大等國,人們的食糖量可佔一日熱能的15~20%,其冠心病發病率遠高於其它國家和地區。因此,要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總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攝入量,一般以不超過總熱量的10%為宜。
  4. 適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膳食纖維能吸附膽固醇,阻止膽固醇被人體吸收,並能促進膽酸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膽固醇的體內生成,故能降低血膽固醇。故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應有充足的膳食纖維
  5. 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C能促進膽固醇生成膽酸,從而有降低血膽固醇作用;還能改善冠狀循環,保護血管壁。尼克酸能擴張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飽和脂肪酸過氧化,保護心肌並改善心肌缺氧,預防血栓發生。
  6. 保證必需的無機鹽及微量元素供給。碘能抑制膽固醇被腸道吸收,降低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著,故能減緩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常食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海產品,可降低冠心病發病率。膳食中鈣、鎂、鉀、鈉、銅、鉻等也同冠心病發病有關。
  7. 少量多餐,切忌暴飲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過飽,否則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8. 禁飲烈性酒。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應禁酒。

冠心病健康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嗎?

毋庸置疑。

生活方式包括飲食、運動、精神狀態等多方面,詳見上述。

半個多世紀以前,美國的一批醫學科學家、統計學專家走進美國波士頓旁邊的一個人口相對固定的小社區Frimingham,從民間科學界啟動,組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隊列研究-Frimingham Heart Study(Frimingham心臟研究),對這個社區的所有居民從出生、成長到死亡(生老病死)進行完整的全程跟蹤,跟蹤了半個多世紀。

這個研究的最偉大的成就和貢獻是發現了冠心病危險因素學說,找到了冠心病的發病規律,即冠心病絕對不是病毒細菌引起的疾病,而是由不健康社會環境和生活方式/行為導致的多重危險因素相關的疾病。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呢?第一,吸煙;第二,膽固醇高;第三,高血壓;第四,糖尿病;第五,肥胖。其中,最確定的是前面3項:吸煙、高膽固醇、高血壓。

研究首先發現,不但危險因素與疾病存在相關性,而且有明確的量效關係,聚集危險因素種類越多和每一種危險因素的程度越重,未來10年心肌梗死、心臟猝死、腦卒中風險越大,年齡越提前。

危險因素種類越多、程度越重,發病年齡越早,得病的機會越多。

這是循證的第一步,即發現了有些因素可能增加冠心病的發生和死亡的風險。但這絕不是循證的結束

大家看上個世紀的後一段時間,依據上述相關性做了大量的前瞻性臨床試驗,比如控制飲食,使用降脂藥物特別是他汀降膽固醇(在沒有這些藥物之前,歐美國家基於膽固醇從嘴裡吃進後通過小腸吸收的原理,曾經用過小腸旁植手術離斷小腸這種非常殘忍的開腹手術來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那麼,發現了什麼呢?無論是通過飲食的控制改變生活方式,用手術的方式減少小腸的膽固醇吸收,還是應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只要膽固醇下來了,冠心病就減少了。大家同時看到,用降壓藥或者少吃鹽,只要血壓降下來了,腦卒中就減少了,冠心病也跟著減少了。

冠心病能否治癒?

很遺憾。冠心病跟很多慢性疾病一樣(比如哮喘慢阻肺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不可治癒的,至少目前的醫學認為是不可治癒的。

一旦一個疾病不可治癒,那麼相應的虛假廣告就很多,比如B肝,B肝不可治癒,所以無論是電線杆還是草地上,隨處可以見到虛假的廣告。

冠心病雖不能徹底治癒,但患者只要配合醫生,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用藥,改變生活方式,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參看

參考文獻

關於「冠心病20問」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