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藍

(重定向自Indigofera tinctoria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木藍
Mù Lán
木藍
別名 藍靛、槐藍、小青[福建]、野槐樹、大藍、大藍青、水藍、小青、印度藍、青仔草、野青靛、大青藍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去瘀止血。治乙型腦炎腮腺炎目赤,瘡腫,吐血
英文名 Leaf and stem of True Indigo
始載於 本草圖經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簡介

【藥 名】:木藍

【別名】藍靛、槐藍、小青[福建]、野槐樹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木藍的葉及莖。

【功 效】:清熱解毒,去瘀止血

【主 治】:治乙型腦炎腮腺炎,目赤,瘡腫,吐血

性味歸經】:苦,寒。①《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②《福建中草藥》:「微苦,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別 名】:槐藍(《本草拾遺》)、大藍、大藍青(《生草藥性備要》)、水藍(《嶺南採藥錄》)、小青、印度藍(《中國樹木分類學》)、青仔草、野青靛(《福建中草藥》)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山東、江蘇、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秋採收。

【拉丁名】:原植物木藍Indigofera tinctoria L.

【考 證】:出自《本草圖經》。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靛甙,水解後生成3-羥基吲哚,此成分氧化生成靛藍。種子含多糖。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消瘡腫,去瘀生新。葉治眼熱膜,吐血。

2.《福建中草藥》:清熱解毒。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晒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華東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3.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藍》:「木藍長莖如決明,高者三四尺,分枝布葉,葉如槐葉,七月開淡紅花,結角長寸許,纍纍如小豆角,其子亦如馬蹄決明子而微小,迥與諸藍不同,而作靛則一也。」  

植物形態

木藍 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莖直立,小枝被銀白色丁字毛。葉互生;葉柄長1.3-2.5cm;托葉小,錐形;奇數羽狀複葉,長2.5-5cm,小葉對生,小葉9-13片,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5-3cm,寬0.5-1.5cm,先端鈍圓,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丁字毛,葉平時常帶藍色。總狀花序長2.5-5cm,通常腋生,無較葉為短,花疏生,有花約20朵;萼鐘形,斜形,被銀白色丁字毛,5齒裂;花冠蝶形,紅黃色,長約04mm,旗瓣寬卵形至長圓形,外面有毛,翼瓣卵圓形,微與龍骨瓣相連,龍骨瓣匙形,爪上有距;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花柱短,內彎,柱頭頭狀。莢果線狀圓柱形,直或稍彎,長約2.5-3cm,種子間有縊縮,外形似串珠,有毛或無毛。有種子5-10顆。種子圓形,長約1.5mm。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止血藥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枝條圓柱形,有縱棱,被白色丁字毛。羽狀複葉互生,小葉9-13,常脫落,小葉倒卵狀距圓形或倒卵形,長1-2cm,寬0.5-1.5cm,先端鈍,有短尖,基部近圓形,兩面被丁字毛,葉柄、葉軸小葉柄均被白色丁字毛。氣微,味微苦。

關於「木藍」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