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茶

(重定向自Antidesma buniu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五月茶
Wǔ Yuè Chá
五月茶
別名 五味葉、酸味樹、五味菜
功效作用 生津止渴,活血解毒。治咳嗽口渴跌打損傷瘡毒
英文名 root or leaf of Bignay chinalaurel
始載於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毒性  
歸經 肺經腎經
藥性
藥味

Antidesma bunius (L,) Spreng

別名:五味子

大戟科(Euphorbiaceae)

一般特性:中等大喬木,高4-10米,禿淨。

葉:革質,矩圓形,長8-20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通常渾圓,光亮。

花: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不分枝,通常長5-15厘米,雄花無柄,萼綠色,4淺裂,雄芯3枚,雌花具短柄,綠色,萼環狀,花期:5月。

果:卵形,肉質,紅色,可食,長約8毫米。

生態分布:印度,馬來西亞及中國南部。

備註:廣州近郊常見的野生植物,果時微酸,可食,乞巧節時,市上間有出售,可制果醬,木材淡褐色,心材暗色,柔軟,可為箱材。  

目錄

五月茶.中藥材

出處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拼音名

Wǔ Yuè Chá  

別名

五味葉(《生草藥性備要》),五味菜(《嶺南採藥錄》),酸味樹(《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五月茶的根、葉、果。根、葉全年可采;果夏秋採收。  

原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樹皮灰褐色,幼枝有明顯的皮孔。葉革質,有光澤,倒卵狀長圓形,長7~14厘米,兩面均無毛;側脈7~11對;葉柄長6~8毫米,略被柔毛.花小,單生,無花瓣,雌雄異株;雄花序為頂生或側生的穗狀花序,具少數分枝,長6~12厘米;萼4淺裂;雄蕊3;雌花序總狀,長5~12厘米,生於分枝頂部;花萼綠色,淺杯狀:子房1室,花柱3。核果近球形,徑約8毫米,紅色。干後略扁,具皺紋。花果期夏、秋。  

生境分布

生於疏林或密林中。分布廣東至雲南各地。  

性味

酸,平。

①《生草藥性備孌》:味酸,性平。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味酸,性溫。  

功能主治

生津止渴,活血解毒。治咳嗽口渴跌打損傷,瘡毒。

①《生草藥性備要》:止咳,止渴。洗瘡亦可。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收斂,止瀉,止渴生津,行氣活血。治津液少,消化不良,跌打損傷。

③《廣西藥植名錄》:葉:解毒,治惡性梅毒

④《廣西植物名錄》:葉:治小兒頭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

關於「五月茶」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