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鯝魚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黃鯝魚 | 中藥圖典 |
黃鯝魚 Huánɡ Gù Yú |
|
---|---|
別名 | 黃姑、黃骨魚、黃姑子、黃尾刁、黃片、黃尾 |
功效作用 | 溫中止瀉。主胃寒泄瀉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本草綱目》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胃經 |
藥性 | |
藥味 | 甘 |
黃尾蜜鯝:體形長而側扁,腹部圓,在肛門前有一不明顯的腹棱,體長約20餘厘米,頭呈圓錐形,頗小。吻圓鈍,口下位,成一橫裂,下頜有較發達的軟骨質的薄邊緣,眼位於頭側近吻端。下咽齒3行,側扁而長。鱗片中等大,側線鱗63~68,背鰭Ⅲ7,最後一根不分枝鰭條為光滑的硬刺。臀鰭Ⅲ9~11。體背部黑灰色,腹部及體側下半部銀白色,在鰓蓋的後緣有一淺黃色的斑條,尾鰭呈顯著的黃色。
生活於江河、湖泊等寬闊的水域中,常棲於中下層,產卵期4~6月。分布長江流域。山西、河北、山東、海南及福州等地亦有。
藥用價值
別名:黃姑、黃骨魚(《綱目》)。
來源:為鯉科動物黃尾蜜鯝的肉。
性味:《綱目》:"甘,溫,無毒。"
宜忌:《醫林纂要》:"多食令人發熱作渴。"
|
出自A+醫學百科 「黃鯝魚」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9%BB%84%E9%B2%B4%E9%B1%BC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黃鯝魚」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