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大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金剛大
Jīn Gānɡ Dà
金剛大
別名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有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拉丁名 Croomia japonica Miq.

中文名 金剛大

拉丁科名 Stemonaceae

中文科名 百部科

保護級別 3

分布 浙江(西天目山、天台山)、安徽(黃山)、福建(建寧、泰寧)、江西(上饒)

現狀 稀有種。金剛大生於我國東部中亞熱帶中、高海拔的落葉闊葉林或混交林下,呈星散分布,植株稀少,且易落子,天然下種較弱,加之盲目挖掘作藥,若不採取保護措施,將會陷入瀕危狀態。

海拔下限(米) 800

海拔上限(米) 2000

形態特徵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狀莖橫走,節間短而密;莖直立或向上斜升,高(14-)20-40厘米,不分枝,基部有3一5枚鞘狀鱗片。葉3一5,互生於莖上部,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一12厘米,寬3.5一8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淺心形,略向葉柄下延,具7一9條弧形脈,網狀脈近於平行;葉柄長8一12毫米。總花梗腋生於莖上部,下垂呈絲狀,長1.5-2厘米,基部具關節苞片小,絲狀;花淡綠色,直徑7一10毫米;花被片4,排成十字形,稍向外反卷,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約3毫米,寬2.5一3毫米,表面有頭狀突起;雄蕊4,橙黃色,生於花被片的基部;子房上位,卵圓形而扁,由2個心皮合生成一室。種子寬倒卵形,長約4毫米,表面具縱皺紋,一端叢生流蘇狀肉質的附屬物。

特性 金剛大多分布於中山上部,氣候特點是終年溫涼,年平均溫8一12℃,最冷月平均溫低於一3℃,最熱月平均溫約22℃,年降水量1650毫米或更大,雨日多,雲霧期長,相對濕度在85%以上。土壤為黃壤或黃棕壤,土層厚約30--70厘米,質地疏鬆,濕度大,腐殖質層厚15--30厘米,pH值4.7—5.1。有機質含量2.5—1.7%。金剛大性耐陰,常生於光照8000勒克斯以下的林地,不耐高溫乾旱。在浙江西天目山闊葉林或混交林下的伴生植物主要有木莓Rubus swinhoei Hance、莢蒾Viburnum dilatatum Thunb.、華赤竹Sasa sinica Keng、藜蘆Veratrum nigrum L,粗壯小鳶尾Iris pseudorossii var.valida Chien與綿穗蘇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 (Hemsl.)Hand.-Mazz.等種類。金剛大在杭州栽培條件下,於3月中下旬萌生,不久出現花蕾,4月上旬進入開花期,一直延至下旬。而西天目山在6月間仍在開花,因此產地比平原栽培萌發較晚,花期遲一月左右。果實7--8月開始成熟,由於花梗基部具關節,容易落果。

保護價值 金剛大是東亞的特有種,其同屬另一個近似種分布於北美東南部,它的發現對闡明東亞與北美東部地區在古陸上的聯繫也增加了一個例證。

保護措施 西天目山及黃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目前正加強對珍稀植物和古樹的管護。建議其餘各分布區也應採取相應措施,禁止砍伐森林和挖掘其根狀莖。杭州植物園已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由於採種困難,最好在產地移苗就地定植於庇蔭處。定植植株每年從地下根莖萌生小苗,可以采分株繁殖。

關於「金剛大」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