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足跟痛,證名。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由腎虛、痰濕、血熱等因所致。腎陰虛者,足脛時熱而足跟痛,用六味丸龜板肉桂腎陽虛者,不能久立而足跟痛,用八味丸;挾濕者,重著而腫,用換骨丹、史國公藥酒肥人濕痰流注,用導痰湯木瓜萆薢防己虛人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血熱者,用四物湯知母黃柏牛膝(見《醫學入門.腳氣》)。參見腳跟痛條。

目錄

概述

足跟痛(calcanodynia)

證名。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 跖 筋膜 炎 ,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跖筋 膜纖 維斷裂及 修復 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麗處骨質增生壓痛 ,側位 X 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尤以女性為多見。中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臨床表現

足跟痛,其主要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足跟或腳底部酸脹或針刺樣痛,步履困難。多因跖筋膜創傷炎症跟腱周圍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墊變性引起,發病多與慢性勞損有關。臨床上主要有:

(1)跟腱周圍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

(5)跟骨骨折

(6)跟骨皮下滑囊炎;

(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

(8)跟骨結核腫瘤等。  

假性足跟痛

足跟痛常表現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幾步後便可以逐漸緩解。足跟痛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證實確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點集中;另一種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沒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續疼痛,雙腿有沉重的乏力感。兩種足跟痛互相之間沒有什麼連帶關係。從中醫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屬骨痹的一種,多因肝腎陰虛,感受寒邪所致。

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可是現在在年輕女性中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特別是像鄒小姐這樣的白領一族,上班穿著時尚款式的涼拖鞋,足後跟部長期暴露,在空調房內易受寒邪侵襲,下班後忙於逛街、跳瘦身操,足部又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於足跟長期受壓、運動過度和受風寒,引起足跟脂肪纖維無菌性炎症,最終誘發疼痛。

假性足跟痛是可以預防的,平時注意足跟部的保暖,避免過度行走或站立過久,睡前可用溫水泡腳,或對足部予以熱敷,平時盡量選擇穿軟底鞋,至於扁平足者,更要注意避免過度運動,最好還能穿上矯正鞋。  

治療方法

1、理療

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治療;壓痛點注射臘 酸強的松龍,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癒。跟後滑囊炎常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摩擦損傷引起,表現囊內積液腫脹壓痛。避免摩擦及囊內注射醋酸強的松龍有效。

3、局部封閉治療。

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跟墊痛常見於老年人,跟墊彈力下降,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海綿跟墊及封閉療法有效。

5、久治無效的足跟痛可行跟骨砧孔減壓術。跟骨骨骺骨軟骨病發生於9歲左右的男孩,跟 腱用力時疼痛及局部壓痛。骨骺癒合後,症状自愈。距骨下關節炎常發生於跟骨骨折後,如保守治療無效,應行跟距關節融合術。  

中醫辨證治療

一、分型治療

1、腎陰虛足脛時熱而足跟痛,用六味丸龜板肉桂

2、腎陽虛型:不能久立而足跟痛,用八味丸。

3、挾濕型:重著而腫,用換骨丹、史國公藥酒

4、濕痰流注型:用導痰湯木瓜萆薢防己

5、氣血兩虛型:用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

6、血熱型:用四物湯知母黃柏牛膝(見《醫學入門.腳氣》)。  

二、專方治療

1、五川靈仙湯(不可內服,只可用於泡腳)

藥物組成:川芎20克,川烏20克,川牛膝30克,川斷30克,川椒20克,威靈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中川烏、川椒、威靈仙、透骨草、雞血藤祛風散寒,通經活絡;元胡、川芎、乳香、沒藥活血散瘀行氣舒筋;木瓜、川斷、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芒硝軟堅散結,消腫止痛;食醋含醋離子,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力。諸藥水煎熏洗,藥物作用於局部,滲透肌膚,直達病所,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運行,軟化骨刺,促進炎症吸收,從而使症状緩解或消除。

用法:將前12味藥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時,煮沸30~40分鐘,倒入盆內,加芒硝、食醋攪勻。先用熱氣熏蒸患處,待水溫不燙時浸洗患足。水溫下降時可再加熱,每次熏洗時間不少於1小時,早晚各1次。1劑藥可用兩天。  

三、其它方法

1.足跟痛消除法:雙手扣腦後站立,然後蹲下,立刻再起來,如此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進行,3個月可見效。

2.點穴按摩法治雙足跟涼痛:用一手拇指尖儘力捏壓另一手內掌紋盡處掌根部位(稍偏拇指側),施術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託,在患者能接受的情況盡量用力。捏壓3分鐘後,變為一松一壓,有規律、有節奏地點穴36次為1遍,緩解後再繼續捏壓5分鐘。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點壓左手;左足跟痛,點壓右手。雙足跟痛,可先後點壓雙手穴位。一般治療5日後,病癒。註:此法用於骨質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

3.川芎法治足跟痛:取川芎45克研成細末,分成3份,裝入小布袋內縫好。將藥袋裝入鞋裡,直接與患足痛處接觸,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換下藥袋晒乾仍可用。  

營養防治及食療

1、補充維生素B6 ,可幫助鈣質吸收和預防骨刺的形成。

2、補充維生素 C。

3、多食含鈣的食物。

4、多食含鎂的食物,如蔬菜、穀類、肉類、豆類及豆製品。

5、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類食品,以防止機體恢復過程中發生的障礙,保護體內礦物質的平衡。

6、川芎、當歸豬腳湯:川芎、當歸各15克,豬後腳一隻。將豬腳與二味中藥炖一小時,喝湯和肉。通經活血,濡養經絡。

參看

關於「足跟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