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藥藤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豹藥藤 | 中藥圖典 |
豹藥藤 Bào Yào Ténɡ |
|
---|---|
別名 | 四川白前、西川鵝絨藤 |
功效作用 | 祛風;殺蟲;止癢。主疥癬 |
英文名 | Deceiving Swallowwort |
始載於 |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
毒性 | 有毒 |
歸經 | 肝經 |
藥性 | |
藥味 |
目錄 |
植物豹藥藤
基本信息
所屬卷:Cynanchum Linn.
所屬科:Asclepiadaceae
中文名:豹藥藤
文獻來源:Cynanchum decipiens Schneid.(1916);圖鑑(1974)*; Tsiang et P.T.Li(1977)*。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莖被單列微毛。葉薄紙質,卵圓形,長5-8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均被微毛,邊緣及葉背脈上被粗硬毛;側脈每邊5-6條;葉柄長1—3厘米,腋內通常有葉狀托葉。傘形狀或傘房狀聚傘花序腋生,長3-15厘米,著花多達25朵;具長總花梗,被微毛;花梗長5-8毫米,被微毛;萼片長圓狀披針形,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或水紅色,內面被微毛,裂片長圓形;副花冠雙輪,外輪圓筒狀,頂端裂片極短,裂片三角形,內輪副花冠為5個卵圓形的肉質舌狀片,隱藏在外輪筒狀副花冠內面;花藥頂端膜片近圓形,內折;花粉塊橢圓形,下垂;子房無毛,柱頭圓錐狀,頂端2裂。蓇葖果線狀披針形,長11厘米,直徑1.2厘米,無毛;種子長圓狀匙形,頂端種毛長2厘米。 花期5-7月,果期7—10月。
分布及生境:產中甸、瀘水等地;生於山地灌木叢中及疏林向陽處。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根有毒。
藥用豹藥藤
簡介
【藥 名】:豹藥藤
【拼 音】:BAOYAOTENG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豹藥藤的根。
【主 治】:治疥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撤,調敷或燒煙薰。
【別 名】:川白前(《種子植物名稱》)、西川鵝絨藤(《四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四川。
【拉丁名】:豹藥藤Cynanchum decipies Schneid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藥理作用】:
抗驚作用
本品及同屬植物西藏牛皮消 C.Saccatum w. wang ex Tsiang et P.T.Li根中提得的總甙有與青陽參類似的中樞作用,對於小鼠最大電休克,本品總甙200mg/kg或西藏牛皮消總甙 300mg/kg腹腔注射均未見明顯作用,但均可增強苯巴比妥鈉和苯妥因鈉的抗驚厥作用,分別使苯巴比妥鈉ED50從13.Omg/kg降低至 2.4mg/kg和 2.Omg/kg,使苯妥因鈉的ED50從 4.8mg/kg降低至 2.2mg/kg和 2.0 mg/kg。對於大鼠聲源性驚厥發作( AS),腹腔注射時 ED 50分別為 18.8(11.7~30.1)mg/kg和13.6(7.3-25.5)mg/kg,本品總甙100mg/kg灌服隔日1次連續 3次對 AS也有明顯拮抗作用。對於大鼠點燃效應,本品 100mg/kg灌服1次,或50mg/kg灌服2次均無保護作用,但西藏牛皮消總甙50mg/kg或25mg/kg連眼Zd可明顯減輕發作強度。
鎮靜、鎮痛作用
本品總甙100mg/kg或西藏牛皮消總甙75mg/kg可明顯減少小鼠自發活動;兩者 600mg/kg灌服均可顯著提高小鼠對熱板刺激的痛閾。
毒性
本品總甙和西藏牛皮消總甙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分別為 496.2( 427.3- 576. 1)mg/kg和327.7( 275.0-390.5)則ng/kg,對雄大鼠分別為349.0(270.0-451.7)mg/kg和289.5(225.9-290.9)mg/kg,對雌大鼠分別為265.2(201.0- 362. 3)mg/kg和 241.0(195.2-297.4)mg/kg。主要毒性表現為先輕微抑制,自發活動減少,繼而步態不穩,搖晃並發展為陣攣性驚厥和強直性驚厥,驚厥反覆發作可持續10多小時,並進人驚厥持續狀態而死亡。驚厥發作時動物有嘶叫、大量流涎等[1,2]。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根有毒,可用於毒殺虎豹。毒性作用與青陽參相似。
|
關於「豹藥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