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骨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蝮蛇骨 | 中藥圖典 |
蝮蛇骨 Fù Shé Gǔ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解毒。主赤痢 |
英文名 | Pallas pit viper bone |
始載於 | 《本草綱目拾遺》 |
毒性 | 有毒 |
歸經 | 大腸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甘 |
【拉丁文名】Os Agkistrodon halys
【動植物形態】蝮蛇,全長60cm左右。頭略呈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背面淺褐色到紅褐色,正脊有兩行深棕色圓斑,彼此交錯排列略並列,背鱗外側及腹鱗間有1行黑褐色不規則粗點,略呈星狀;腹麵灰白,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細點。鼻間鱗寬短,排成「∧」形;眶前鱗2,眶後鱗2(3),眶璨來新月形,顳鱗2+4(3);上唇鱗2-1-4(2-1-3、3-1-4)式。背鱗21(23)-21-17(15)行,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腹鱗137-173,肛鱗完整;尾下鱗29-54對,少數為單行。
【功效分類】收澀藥.
【性味】味甘;性溫;有毒.
【歸經】大腸經.
【功效】解毒.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科屬分類】蝰科.
【功用主治】《本草拾遺》:"主赤痢,取骨燒為黑末,飲下三錢匕。"
【用法用量】內服:3-9克,取骨僥為黑末,沖服。
|
出自A+醫學百科 「蝮蛇骨」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9D%AE%E8%9B%87%E9%AA%A8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蝮蛇骨」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