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食物與過敏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食物與過敏
臨床營養學

臨床營養學目錄

食物是人類營養的源,人類從千百年的經驗中,雖尋找出與選擇到適合於自己的食物。但是某些已被普遍接受的食物卻能在少數人身上引起特殊的不良反應。我國古籍《淮南子》中有「祉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記載,雖有其誇大之處,但我們相信,古代人類在找尋食物與藥物的過程中,遇到許多不良反應,除中毒反應外,必然也包括食物過敏在內。我國傳統醫學中,很早就提出「忌口」以治療疾病。例如,哮喘應忌海味,皮膚病應忌酒,「發物」可引起某些疾病,這可說是我國人民從長期生活實踐中觀察到一些食物過敏現象後形成的經驗總結。根據近代科學的觀察研究,這些「發物」中,引起食物過敏的機會確實比較大。公元前460年,希波格拉底發現頭前病人應禁用牛奶,否則頭痛加重,這可能是西方有關食物過敏的最早記錄。

對過敏性疾病的科學研究,歷史並不久,1906年Von Pirquet發現過敏現象與免疫反應密切相關,而提出「Allergy」一詞,意為「變化了的反應」,從而引起醫學界的興趣。其後,計多人從臨床及發病機理進行了大量研究。一般說來,機體對抗原的反應統稱免疫反應,但有時反應過強,導致抗體生理功能混亂,甚而組織遭受損傷,這類對機體不利的反應稱為變態反應過敏反應超敏反應)。現在已知外界環境許多物質都可引起過敏,食物只是其中的一類。

引起過敏的食物種類很多,臨床症状也很複雜,或輕或重,因人而異。食物過敏的發生率,各家報告差異很大,西方有的報告認為60%的人口有某種食物過敏,北京1959年報告各種變態反應總發病率為48.09%。全部過敏病人中能提供食物過敏史者有20~30%。一般統計正常人群對食物過敏的發生率在0.3%到3.7%之間。嬰兒與兒童的發生率比成人為高,多數兒童2~5歲後過敏症状自然消失。

食物過敏的處理主要是找出過敏原並從飲食中免去。如果致敏的食物是病人營養的主要來源,如牛奶之對嬰兒,則在除去該食物的同時必須注意改用其他食物以保證其營養需要。某些嚴重的食物過敏若得不到及時處理,可以造成營養不良,影響病人健康。

32 營養與燒傷章節參考文獻 | 食物過敏的原因 32
關於「營養學/食物與過敏」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