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噪聲性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 耳部疾病 >> 感音神經性聾 >> 噪聲性聾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目錄

凡不需要或不願聽到的聲音即為噪聲,它由多種頻率與不同強度紊亂組成。噪聲強度有害水平我國規定為85~90dB。在噪聲環境中長期遭受其刺激,出現緩慢進行性聽覺損害者稱為噪聲性聾,屬職業性聾的一種,其發生率為77.6~100%。聽力損傷的臨界暴露年限與噪聲強度有關,一般出現在接觸噪聲後3~4個月,但個體差異很大。病變主要在耳蝸底轉。

【診斷】

1.有噪聲接觸史。主觀感覺聽力減退症状遲於聽力曲線損害。排除其他原因的耳聾及老年因素,聽力檢查符合下列標準,診斷即可成立。

2.典型的早期聽力曲線為4KHz或6KHz的「V」形或

「U」形切跡性損害,少數呈「W」形。漸向兩側擴展,偶見低頻受累,全聾者極少。多伴有耳鳴,常發生在聽力損害之前。初期聽力損害在脫離噪聲後可恢復(暫時性閾移),以後則不能恢復(永久性閾移)。單純高頻聽閾升高>20dB者為噪聲性聽力損傷,當合併言語頻段0.5,1,2KHz平均聽閾≥25dB時為噪聲性聾,25~40dB為微聾,41~55dB為輕聾,56~70dB為中度聾,71~90dB為重度聾,>90dB為全聾。

3.少數病人有平衡失調,甚至聽強聲誘發眩暈前庭功能檢查部分病例受損,主要為功能減退。

4.可有失眠,易疲勞,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血壓升高神經心血管系症状。

5.鼓膜無特徵性變化。

【治療】

1.唯一有效的治療措施是及時脫離噪聲環境,促使其自然恢復。

2.藥物治療與其他感音神經性聾相同,包括A及B族維生素及改善內耳微循環藥物的應用,對症處理耳鳴及眩暈。

3.預防措施

(1)勞動環境的防聲,隔音及防震措施。

(2)個人防護:配戴防聲器,如隔音耳塞、耳罩或耳帽。

(3)定期聽力檢查,早期發現聽力損傷者並及時處理。

(4)對噪聲耐受性差者,不宜在噪聲環境中工作。

32 氨基甙類抗生素藥物性聾 | 耳鳴 32
關於「耳鼻喉科/噪聲性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