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後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耳後疽,病名。系指生於耳後褶縫間之疽。

①見《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參發頤。因三焦經感受風邪膽經火邪上炎相合,聚而成毒,致成癰疽。病患位於耳後褶折處,小如杏,大如桃。順證見局部紅腫熱痛,可有疽頭,邊界清晰,易化膿,易破潰,膿稠而黃;逆證見局部腫陷、紫黑、堅硬,不熱或微熱,疼痛劇烈,徹肩引背或牽腦,難成膿,遲破潰。潰後流紫黑血水。從內破潰者,膿從耳道流出。本病包括耳後粉瘤等病。治宜清熱祛風解毒消腫,方用癰疽總治方。《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耳後疽生耳折間,三焦風毒膽火炎,紅腫有頭焮為順,黑陷xx痛冷潰難。」

②見《外科證治準繩》卷三。即銳毒。詳見該條。

關於「耳後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