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收縮素

(重定向自缩胆囊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CCK,PZ)

從豬小腸提取物中分離出來的、由33個胺基酸組成的多肽。具刺激膽囊收縮和興奮胰酶分泌的作用。於1928年、1943年被證明並提純。天然CCK化學結構有多種,有CCK-33,CCK-39,CCK-58,以及從山羊和人小腦中分離出一種8CCK等。含CCK的細胞存在於哺乳動物十二指腸空腸粘膜,其細胞與人腸I細胞同。1978年有人發現,CCK還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且含量大於小腸內含量,存在於皮層額葉、皮層梨狀區、尾核、海馬丘腦下丘腦小腦間腦。CCK在血中很快降解,其半衰期約3分鐘。具多種生物作用,主要為刺激胰酶分泌與合成,增強胰碳酸氫鹽分泌和胃排空,刺激膽囊收縮與奧狄氏括約肌鬆弛,還可興奮肝膽汁分泌,調節小腸、結腸運動,也可作為飽感因素調節攝食。

背景介紹

1978年研究發現,CCK能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且含量大於小腸內含量,存在於皮層額葉、皮層梨狀區、尾核、海馬、丘腦、下丘腦、小腦和間腦。CCK在血中很快降解,其半衰期約3分鐘。(即說明需要不斷的分泌)具多種生物作用,主要為刺激胰酶分泌與合成,增強胰碳酸氫鹽分泌和胃排空,刺激膽囊收縮與奧狄氏括約肌鬆弛,還可興奮肝膽汁分泌,調節小腸、結腸運動,可作為飽感因素調節攝食。

發表在今年2004年1月號美國《AJP -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美國胃腸與肝生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膽囊收縮素在調節協調胃腸活動方面起作用,是進食量控制的重要介質。

約翰霍普金斯學醫學院的Moran TH博士指出,在進餐時,攝入的營養物質在胃內聚集,並逐漸進入小腸。攝入的營養物質會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從而促進總的消化過程進行。

研究人員指出,在進食過程中,會釋放各種神經肽神經遞質,進一步協調胃腸道分泌和運動,最終導致飽腹感和停止進食。其中膽囊收縮素是一種腦/腸激素,食物攝入促進其分泌。

Moran博士認,膽囊收縮素在調節協調胃腸活動方面起多種作用,是進食量控制的重要介質。

檸檬減肥網編譯國外最新醫學新聞)

名詞解釋:

膽囊收縮素(CCK)是由小腸粘膜I細胞釋放的一種肽類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進胰腺腺泡分泌各種消化酶,促膽囊收縮,排出膽汁,對水和HCO3-的促分泌作用較弱。CCK還可作用於迷走神經傳入纖維,通過迷走——迷走反射刺激胰酶分泌。CCK通過激活磷脂醯基醇系統,在Ca2+介導下對胰腺起作用。CCK與胰泌素具有協同作用。

進食後,蛋白質水解產物可刺激小腸粘膜釋放一種膽囊收縮素釋放肽,刺激小腸粘膜I細胞分泌CCK。引起CCK分泌的因子由強到弱為:蛋白質分解產物、脂肪酸鹽、HCl、脂肪,糖沒有作用。此外,胰島素能夠增強膽囊收縮素的促澱粉酶分泌效應。

小腸粘膜分泌膽囊收縮素釋放肽對胰蛋白酶十分敏感,胰蛋白酶可使CCK釋放肽失活,因此在CCK釋放肽引起CCK釋放和胰酶分泌增加之後,胰蛋白酶又會使其失去活性,從而反饋性的抑制了CCK和胰酶的進一步分泌。胰酶分泌的反饋性調節的生理意義在於能夠防止胰酶分泌過量。我把胃泌素、胰泌素、膽囊收縮素的相互作用及在消化中的作用總結成下表:

減少胰蛋白酶的分泌,也就是說在飲食上減少吃,由牛、羊、豬的內臟和部分乾果和蔬菜。這也是為什麼喜歡吃動物內臟和乾果的人越吃越想吃。

原理:

通過特效食物和身體內的各種酶的複合作用,幫助分解出蛋白質分解產物、脂肪酸鹽、HCl等刺激CCK(膽囊收縮素)分泌的分解因子,刺激下丘腦內側,產生大量的飽腹信號。

CCK在血中很容易被降解,以失去活性,其半衰期約3分鐘。這時需要抑制胰蛋白酶的分泌,並持續的分解CCK分解因子刺激CCK的分泌,讓飽腹信號持續刺激小丘腦。並作用於攝食中樞(Feeding Center)神經抑制食慾的產生。

關於「膽囊收縮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