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毛木姜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絹毛木姜子
Juàn Máo Mù Jiānɡ Zǐ
別名  
功效作用 利尿祛痰;驅風健胃防腐。主腹寒痛;腹脹嘔吐
英文名 Sericeousleaf Litse
始載於 四川中草藥
毒性  
歸經 肺經脾經膀胱經
藥性
藥味

所屬卷:Litsea Lam.

所屬科:Lauraceae

中文名:絹毛木姜子

文獻來源:(Nees)Hook.f.(1886);Chun(1925);Liou Ho(1932),(1934);Allen(1938);圖鑑(1972)*。

Tetranthera sericea Nees(1831).

描述欄位: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6米;樹皮黑褐色。幼枝綠色,密被銹色或黃白色長絹毛。頂芽圓錐形,鱗片無毛或僅上部具短柔毛。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長8-12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紙質,幼時兩面密被黃白色或銹色長絹毛,後毛被漸脫落,上面僅中脈有毛或無毛,下面有稀疏長絹毛,沿脈毛密且顏色較深,羽狀脈,側脈每邊7—8條,在下面突起,連結側脈之間的小脈微突起或不甚明顯;葉柄長1—1.2厘米,被黃白色長絹毛。傘形花序單生於二年生枝頂葉腋,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總梗長6-7毫米,無毛;每一傘形花序有花8-20朵,花梗長5-7毫米,密被柔毛;花被片6,橢圓形,淡黃色,具3脈;雄花中能育雄蕊9,有時6或12,花絲短,無毛,第三輪雄蕊基部腺體黃色,退化子房卵形。果近球形,直徑約5毫米,頂端有明顯的小尖突;果梗長1.5—2厘米。 花期4-5月,果期8-9月。

分布及生境:產西北部;生於山坡路旁、灌木叢中或針闊葉混交林中,海拔2700—3400米。四川西部、西藏東南部也有。印度、尼泊爾有分布。

藥用——

【藥 名】:絹毛木姜子

【拼 音】:JUANMAOMUJIANGZI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樟科木姜子屬植物絹毛木姜子的果實。

【功 效】:利尿消腫燥濕祛痰健脾祛濕

【主 治】:治水濕停聚、小便不利水腫消化不良

性味歸經】:苦、辛,溫。脾、肺、膀胱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服,9一15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利尿、防腐、祛痰、驅風、健胃的功能。

【拉丁名】:絹毛木姜子 Litsea sericea (Nees) Hook.F

【考 證】:始載於《四川中草藥》。

關於「絹毛木姜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