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皮蛙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粗皮蛙
Cū Pí Wā
別名 癩皮蛙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主瘰癧癰疽脫肛
英文名 toad
始載於 中國藥用動物志
毒性  
歸經 脾經肝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藥名】粗皮蛙

【別名】癩皮蛙

【漢語拼音】cu pi wa

【英文名】toa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narugosa (schlegel).

【歸經】肝、脾、大腸三經

【功效】清熱解毒

【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科屬分類】蛙科

【主治】瘰癧;癰疽;脫肛

[font]【各家論述】[/font][font]《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清熱解毒功效。主治瘰癧、癰疽,脫肛等症。[/font]

【生態環境】常棲息于山區冷水溪邊的亂石堆、岩石縫隙中。

【採收和儲藏】夏季捕捉,捕得後,洗淨,鮮用或烘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動植物形態】粗皮蛙,體長43mm左右,頭略扁平,頭長寬相等;吻端鈍尖;吻棱顯著,頭頂部略向下凹入,頰部略向外傾斜;鼻孔略近吻端,鼻間距略大於眼間距;鼓膜大而顯著,約與眼間距等大,犁骨齒兩斜短行在內鼻孔內側;舌後端缺刻深。前臂及手到體長的1/2,指端圓,指長順序為3,1,4,2;關節下瘤顯著;內跖突卵圓形,外趾突小而圓。皮膚極粗糙,除掌心外,全部都滿布大小粒,疣白色,鼓膜上的最小,一般腹面的最大。背部狹長,白色疣粒排列整齊,顳褶清晰;口角後端有一較大的頜腺;有內外兩跗褶。雄性第1指基部有淺色婚墊,無聲囊。

性味】苦、咸;寒

【用法用量】內服:烘乾研粉,3-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粗皮蛙」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