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石楠葉
Shí Nán Yè
石楠葉
別名 石眼樹葉、老少年葉、鑿樹、石綱
功效作用 祛風補腎。用於風濕筋骨痛、陽痿遺精
英文名 Folium Photiniae
始載於  
毒性 小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文名稱: 石楠葉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乾燥葉。

出處: 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第三冊

介紹

Title 簡介

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乾燥葉。

原植物 石楠又名千年紅,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通常4~6米,有時可高達10餘米;小枝灰褐色,無毛。葉互生,通常有較大的柄;葉片革質,長橢圓形、長倒卵形或近橢圓狀倒卵形,長8.5~20厘米或稍過之,寬3~6厘米或稍過之,頂端短尖,基部圓或闊楔形,邊緣有細鋸齒,齒尖具腺,兩面無毛。花夏季開放,白色,排成多花、頂生大型復傘房花序;花長3~5毫米,和總花梗均無毛;萼近鍾狀,具5個宿存的裂片;花冠直徑6~8毫米,由5個花瓣組成;雄蕊約20枚;子房下位。梨果球狀,直徑5~6毫米,成熟時由橙黃色轉紅色或紫褐色。

常生闊葉林中或林緣及林區路旁等處。分布於我國東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區。印度尼西亞等亞洲東南地區均有。

採收加工 夏、秋二季採收,晒乾。

藥材性狀 本品呈長橢圓形或長倒卵形,長8~16厘米或過之,寬3~6厘米或過之,頂端短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密尖銳的鋸齒。上面淺綠棕色至紫棕色,較光滑,下表面色較淺,主脈突起。革質,脆而易破碎。氣微,味苦、澀。以葉片完整、綠棕色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辛、苦,平。有小毒。祛風,通絡,益腎。用於風濕痹痛,腰背酸痛,足膝無力偏頭痛。常用量4.5~9克。

功用: 祛風,通絡,益腎。用於風濕痹痛,腰背酸痛,足膝無力,偏頭痛。常用量4.5~9克。

性味: 辛、苦,平。有小毒。

關於「石楠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