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皂莢葉 | 中藥圖典 |
皂莢葉 Zào Jiá Yè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祛風解毒;生髮。主風熱瘡癬;毛髮不生 |
英文名 | leaf of Chinese Honeylocust |
始載於 | 《本草綱目》 |
毒性 | |
歸經 | 肺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中藥大辭典》:皂莢葉
【出處】 《綱目》
【拼音名】 Zào Jiá Yè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皂莢"條。
【化學成份】 同屬植物山皂莢的葉含少量生物鹼三刺皂莢鹼,即3-(3-甲基-2-丁烯基)腺嘌呤。
【功效與作用】 洗風瘡。渫用。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皂莢葉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 Zào Jiá Yè
【英文名】 leaf of Chinese Honeylocust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im.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G.horrida Willd.]
【原形態】 1.皂莢 喬木,高達15cm。刺粗壯,通常分枝,長可達16cm,圓柱形。小枝無毛。一回偶數羽狀複葉,長12-18cm;小葉6-14片,長卵形、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8cm,寬1.5-3.5c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斜圓形或斜楔形,邊緣有細鋸齒,無毛。花雜性,排成腋生的總狀花序;花萼鍾狀,有4枚披針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條形,沿縫線有毛。莢果條形,不扭轉,長12-30,寬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路邊、溝旁、住宅附近。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以及四川、貴州等地。
【化學成份】 葉含黃酮甙: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牡荊素(vitexin),異牡荊素(isovitexin),葒草素(orientin),異葒草素(isoorientin)。
【性味】 辛;溫
【用法用量】 外用:10-20g,煎水洗。
【臨床應用】 洗風瘡。渫用。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皂莢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