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菜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瓮菜癀
Wènɡ Cài Huánɡ
別名 馬蹄癀草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散結。治疔瘡瘰癧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福建

【拼音名】 Wènɡ Cài Huánɡ

【別名】 馬蹄癀草。

【來源】 為堇菜科植物瓮菜癀全草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根彎曲,如鼠尾,末尾尖。莖細而彎曲,匍匐狀,長12~30厘米,生有毛茸,幼嫩者毛茸更多。根生葉具長柄,長6~7.5厘米,有茸毛;葉片長3~6厘米,寬2.5~4厘米,先端短尖,腰部漸闊,基部心形而開闊。兩側稍呈圓耳狀,全緣,有毛茸,以葉緣及葉脈較多。莖生葉互生,排列稀疏,頂端葉片較小,向下漸大,葉柄亦漸長。

【生境分布】 生長於原野。分布我國南部。

【性味】 甘,寒。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散結。治疔瘡瘰癧

【附方】 ①治疔瘡:瓮菜癀和紅糖、冷飯及蝸牛七粒,搗爛敷患處,或單用鮮草搗爛外敷。

②治瘰癧:瓮菜癀鮮根一兩五錢(干者七錢),瘦肉二兩。同炖服。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於「瓮菜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