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獐肉 | 中藥圖典 |
獐肉 Zhānɡ Ròu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補虛;祛風。主外病虛損;消渴;乳少;口僻;腰腿痹痛 |
英文名 | River deer |
始載於 | 《名醫別錄》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脾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甘 |
獐肉
(《別錄》)
【來源】為鹿科動物獐的肉。
【動物形態】獐(《呂氏春秋》),又名:麕(《詩經》),麇(《說文》),麏(《經典釋文》),河麂。 體長約1米,體重約15公斤。雌雄獸均無角,耳直立,基部有2條軟骨質的脊突,頂端較尖。鼻端裸露。眶下腺小。雄獸上犬齒髮達,向下延伸成獠牙,突出口外。四肢壯而有力,蹄不長。尾極短。體毛粗而長,體側及腰部的冬毛長達40毫米,呈波狀彎曲。體背和體側毛棕黃色,口唇與鼻端鼠灰色,額、後頭、臉旁淡黃褐色,喉上部白色,下部灰黃色。腹部中央和鼠蹊部淡黃色,四肢棕黃色。幼獸身上有縱列的白色斑點。 棲息於有蘆葦的河岸或湖邊,亦有在山邊、耕地或有長草的曠野。善於隱藏。性喜水,能游泳。以青草為食。分布長江流域各地。
【性味】甘,溫。
①《千金.食治》:"味甘,溫,無毒。"
②崔禹錫《食經》:"味咸,溫,無毒。"
【功用主治】①《別錄》:"補益五臟。"
③《子母秘錄》:"主乳無汁,獐肉(作)膳食。"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
【宜忌】①《金匱要略》:"獐肉不可合蝦及生菜、梅、李果食之,皆病人。"
②陶弘景:"麕肉不可合鵠肉食之,成症痼也。"
|
出自A+醫學百科 「獐肉」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8D%90%E8%82%89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獐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