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窠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燕窠土
Yàn Kē Tǔ
別名 胡燕窠內土、燕窠泥、燕窩泥、燕子泥
功效作用 治風瘙癮疹,浸淫濕瘡,白禿,丹毒口瘡
英文名  
始載於 本草蒙筌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本草蒙筌》

【拼音名】 Yàn Kē Tǔ

【別名】 胡燕窠內土(《本草拾遺》),燕窠泥(《救急方》),燕窩泥、燕子泥(《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燕科動物金腰燕泥巢

【原形態】 動物形態參見"胡燕卵"條。

【性味】 ①《本草拾遺》:"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寒,味咸,無毒。"

【功效與作用】 治風瘙癮疹,浸淫濕瘡,白禿,丹毒口瘡

①《本草拾遺》:"主風瘙癮疹。末,以水和敷之。"

②《綱目》:"治口吻、白禿諸瘡。"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浴。

【附方】 ①治風瘙隱疹胡燕窠土,水和敷之。(《千金方》)

②治黃水肥瘡:燕窠土一分,麝香半分。研敷之。(《普濟方》)

③治白禿頭瘡:年久屋下燕竄泥、翳螉窠。研末,剃(發)後麻油調搽。(《聖濟總錄》)

④治小兒丹毒:向陽燕窠土,為末,雞子白和敷。(《衛生易簡方》)

⑤治口角爛瘡:燕窠泥敷之。(《救急方》)

⑥治一切瘡毒:燕窩泥一兩,黃柏末一兩。香油調塗。(《東北動物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於「燕窠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