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果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燈籠果 | 中藥圖典 |
燈籠果 Dēnɡ Lonɡ Guǒ |
|
---|---|
別名 | 狗葡萄、醋栗、山麻子、東北茶藨、山櫻桃 |
功效作用 | 疏風解表。主感冒 |
英文名 | root of Manchurian Currant |
始載於 | 《吉林中草藥》 |
毒性 | |
歸經 | 肝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目錄 |
基本資料
【物種名稱】燈籠果
【又 名】秘魯苦蘵、小果酸漿
【拉丁學名】Physialis peruviana
【英文名稱】Peru Groundcherry
【科學分類】 植物界(Plantae)、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茄目(Solanales) 、茄科(Solanaceae)、酸漿屬(Physalis)
外形特徵
燈籠果屬於醋栗科茶蔍屬多年生灌木。株叢高1.2 米左右,果子是一個套著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裡面有很多小籽。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後呈黃綠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非常甜,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
分布地區
燈籠果原產秘魯和智利,但是並不是什麼重要的產品。當地人隨便吃一點,偶爾也在菜市場看到。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1807年以前,好望角居民就已經開始培養燈籠果。在南非有商業果園,果醬和罐頭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經常出口。中部非洲國家,如加彭,也有小型果園。
好望角種活之後,燈籠果很快傳到澳大利亞,是新南威爾斯州居民早期食用的水果之一。現在已經有多處大型果園,也有很多野生果樹,傳遍昆士蘭州、維多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西澳大利亞州和塔斯曼尼亞州北部。
生長繁殖
燈籠果樹體抽生基生枝的能力強, 產量高,定植後第2年開始結果。5月中、下旬開花,果實南方5月底,北方6月下旬至7月開始採收,較其他果類早上市,而且耐貯運。
醫學功效
可敗火,一般用紅色的味極苦,泡水喝,消炎,利尿。
|
出自A+醫學百科 「燈籠果」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81%AF%E7%AC%BC%E6%9E%9C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燈籠果」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