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梨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澀梨葉
Sè Lí Yè
別名  
功效作用 祛暑化濕開胃消積。主暑濕厭食食積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Sè Lí Y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台灣林檎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lus doumeri(Bois)Chev.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接取細枝及葉,紮成把,晒乾。

【原形態】 台灣林檎,喬木,高達15m。嫩枝被長柔毛,老枝暗灰褐色或紫褐色,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5-3cm;托葉膜質,線狀披針形,早落;葉片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9-15cm,寬4-6.5cm,邊緣有不整齊尖銳鋸齒,嫩時兩面有白色絨毛,成熟時脫落。花兩性;花序近似傘形,有花4-5朵,花梗長1.5-3cm,有白色絨毛;花黃白色,直徑2.5-3cm;萼筒倒鐘形,外面有絨毛;萼片卵狀披針形,全緣,內面密被白色絨毛;花瓣5,卵形,基部具短爪;雄蕊約30,花藥黃色;花柱4-5,基部有長絨毛,較雄蕊長,柱頭半圓形。梨果球形,直徑4-5.5cm,黃紅色,宿萼有短筒,萼片反折,先端隆起,果心分離,外面有紅點;果梗長1-3cm。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生活費拔1000-2000m的闊葉樹林中。

資源分布:產台灣、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嫩枝為圓柱形,表面被黃白以長柔毛,有點狀皮孔。單葉互生,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7-14cm,寬3-7.5cm,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鋸齒;上表面棕黃至棕綠色,有光澤,下表面色較淺。嫩葉兩面均有黃白色柔毛,老葉無毛或僅葉脈上有毛。側脈8-12對,主脈上面平坦或微凹下,下面凸起。質稍脆。氣微,味微苦。

【性味】 味微苦;微甘;性平

【功效與作用】 祛暑化濕開胃消積。主暑濕厭食食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泡茶。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澀梨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