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鲶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海鲶
Hǎi Nián
別名 骨仔、油松、骨魚
功效作用 健脾利水;斂瘡。主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鞘膜積液;慢性皮膚潰瘍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Hǎi Nián

【別名】 骨仔、油松、骨魚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鲶科動物中華海鲶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us sinensis Lacepede

採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後,除去內臟,洗淨,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中華海鲶,體延長,頭部平扁較寬,體後部側扁。眼小,體無鱗。背鰭始於胸鰭基後上方,具1不分支和7分支鰭條,第1鰭條絲狀延長,幾伸達脂鰭起點。脂鰭發達。體背褐綠色。腹部銀白色,各鰭灰黑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為暖海性近海底層魚類,喜活動於水流緩慢的泥質底海區,春季由深水游向河口近岩作生殖回遊,併到表層活動,以底棲動物為食,尤喜食貝類。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東海、南海。

【功效與作用】 健脾利水;斂瘡。主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鞘膜積液;慢性皮膚潰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30-60g;或研末。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海鲶」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