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水黽
Shuǐ Miǎn
水黽
別名 水馬、水爬蟲、婆子、水和尚、水豆油
功效作用 截瘧;療痔。主瘧瘡;痔瘡
英文名 Reptile
始載於 本草拾遺
毒性 有毒
歸經 心經肝經
藥性  
藥味  

水黽是水生半翅目類昆蟲, 半翅目,水黽科。學名:Aquarlus elongatus棲息環境:棲息於靜水面或溪流緩流水面上。外形特徵:身體細長,非常輕盈;前腳短,可以用來捕捉獵物;中腳和後腳很細長,長著具有油質的細毛,具有防水作用。體色黑褐色,體長約22mm。

目錄

基本信息

水黽是水生半翅目類昆蟲, 半翅目,水黽科漢語拼音:shuǐ mǐn

科別:水黽科

別名:水母雞 水板凳

學名:Aquarlus elongatus

棲息環境:棲息於靜水面或溪流緩流水面上。

外形特徵:身體細長,非常輕盈;前腳短,可以用來捕捉獵物;中腳和後腳很細長,長著具有油質的細毛,具有防水作用。體色黑褐色,體長約22mm。  

食物

落水的小蟲體液或死魚體。吃食的時候,嘴成管狀,吸食。  

棲息地

水黽

通常群棲,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經年可見。水黽的雌蟲產卵時會把卵產於植物或水下的枯枝敗葉上,卵孵化後若蟲先沉入水底,不久即浮向水面,隨著其他個體活動,在水面上活動的速度很快,雌蟲產卵後不久死去。

水黽是一種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濕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身長大約1厘米,可在水面划行。它有6條細長的腿,足上有纖毛。  

生存習性

水黽

水黽的種類不同,大小也不一樣,一隻中等大小的水黽重約30毫克,比水輕,所以,它在水面上行走時,不會沉入水中。

此外,水黽足的附節上,生長著一排排不沾水的毛,所以,與足接觸的那部分水面會下凹,但它的足尖不會衝破表面張力。水黽長有三對足,三對足的分工也很明確,前足用來捕食,中足用來劃分和跳躍,後足用來在水面滑行,這樣它就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行動了。

但是,如果往水裡加一點中性洗滌劑,就會削弱水的表面張力,這時,走在水面的水黽足上的毛被沾濕,足衝破了表面張力而穿入水中,水黽就會沉入水中,當水黽沉下去後,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水黽就再也浮不上來了。

小型水生昆蟲水黽被喻為「池塘中的溜冰者」,因為它不僅能在水面上滑行,而且還會像溜冰運動員一樣能在水面上優雅地跳躍和玩耍。它的高明之處是,既不會劃破水面,也不會浸濕自己的腿。水黽不但對人類無害,反而能捕殺害蟲或成為魚類的食餌。

當水黽五齡若蟲時,經過蛻皮變成成蟲時,經常可看到它們有交尾的情形。雄蟲會爬到雌蟲上方約三十分鐘。 當水黽的成蟲交尾後,雌蟲主要的工作便是產卵。它喜歡在小而細的 水草莖稈上產卵。  

動物形態

水黽

水黽:體形細長,黑褐色,長約1厘米。頭部為三角形,稍長。複眼1對,位於兩側;單眼退化;口吻稍長,分為3節,第2節最長;觸角絲狀,4節,突出於頭的前方。前胸延長,背部黑褐色,前翅革質,無膜質部;足3對,前足較短,中、後足很長,跗節2節。腹麵灰色,體的下面被有絹樣的細毛。

棲於水上,能跳躍,捕食其他小蟲。卵產於水草上。常以絲狀物包蔽。  

性味

《本草抬遺》:"有毒。"  

功用主治

《綱目拾遺》:"治痔。"  

選方

治一切痔:婆子三十個,用三個紙包,每包十個。

水黽

於背陰處懸掛陰乾。每包作一服,研爛,空心溫酒調下,良久

乃吃飯。三日連三服。久痔膿血者,二、三十服。(《東醫寶鑒》水馬散)  

黽蝽科

半翅目的1科。跗節末端分叉,後足與中足距離近,前足與中足距離遠的半水生蝽類昆蟲。通稱為黽蝽或水黽,俗名「賣油郎」等。世界性分布,已知 450種以上,中國已知近60種。由於在水面上划行生活而引人注目。

水黽

體小型至大型,長形或橢圓形。背面多為暗色而無光澤,無鮮明的花斑。身體腹面覆有一層極為細密的銀白色短毛,外觀呈銀白色絲絨狀,具有拒水作用。頭平伸,單眼無。觸角4節,明顯伸出。喙4節,粗壯,直,但不緊貼於頭部腹面。前胸背板極為發達,向後延伸,將中胸背板全部遮蓋,外觀不能看見;在無翅類型中尤其如此。前胸背板前端不具領圈。中胸小盾片不發達。無翅個體中,後胸背板外露,外觀直接位於前胸背板之後。前翅質地均一,多少成鞘質,向端方漸薄,但沒有界限明確的膜片。爪片區分不明顯,靜止時左右二前翅重疊範圍大,不形成任何爪片接合縫。短翅、無翅現象甚為常見。中足與後足十分細長,向四周伸開,後足腿節多遠伸過腹部末端。前足明顯較短。跗節2節,端節的末端裂成2葉,一對爪著生在裂隙的基部。腹部具明顯的側接緣。雄蟲抱器在有些種類中退化。雌蟲產卵器針狀。 卵產在浮於水面的葉片下方或其他物體上,以膠質粘附,或覆以膠質,亦有潛入水下產卵者。若蟲大體形狀與成蟲相似,腹部沒有臭腺,亦不具臭腺孔。

黽蝽科幾終生生活於水面,藉助體下的拒水性毛和伸開的肢體等適應性性狀,不致下沉或被水沾濕。在水面上划行主要依靠中足和後足的動作,前足在行動時舉起,不用以划行,主要用於捕捉獵物。黽蝽以掉落在水上的其他昆蟲、蟲屍或其他動物的碎片等物為食。棲居環境包括湖泊、池塘等靜水水面以及溪流等流動的水面,在湍急的山溪上生活的種類,常常腹部變短或套縮入基部數節。海黽屬等類群生活在海中,漂浮於開闊的洋面上,為昆蟲中極少數正常在海上生活的類群之一。 黽蝽科分為8個亞科,中國種類分屬於5個亞科。  

水黽輕功

水黽

小型水生昆蟲水黽被喻為「池塘中的溜冰者」,因為它不僅能在水面上滑行,而且還會像溜冰運動員一樣能在水面上優雅地跳躍和玩耍。它的高明之處是,既不會劃破水面,也不會浸濕自己的腿。水黽是如何練就如此水上絕技? 對此,科學界一直有各種解釋。一種解釋是水表面的張力,還有的解釋是它們的腿會分泌油脂。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江雷和博士生高雪峰在11月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揭開了水黽「水上輕功」的奧秘。該發現可望在不遠的將來設計出新型微型水上交通工具,如無舷船舶。該發現還可用於新型防水紡織品的生產,甚至人類的水上行走都成為可能。 水黽(mian)是一種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濕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身長大約1厘米,可在水面划行。它有6條細長的腿,足上有纖毛。為什麼水黽能在水上行走?一般教科書的解釋是水表面的張力。  

書面解釋

水黽

比如,一分錢的硬幣重約一克,比重比水大,可是把它輕輕放在水面上,硬幣卻能漂浮,這是由於水表面張力的作用。水滴之所以能變成圓球形,也是由於表面張力作用的緣故。 水的表面有一層膜叫表面層。它處在氣體與液體之間。液體表面層由於跟空氣接觸,與液體內部情況有所不同。表面層里分子的分布要比液體的稀疏些,也就是分子間的距離比液體內部的大一些。在液體內部,分子間的引力基本上等於斥力;在表面層中,由於分子間的距離比液體內部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為引力。這種液體各部分間相互吸引的力,叫表面張力。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液體表面有收縮到最小的趨勢。

一般教科書都這樣解釋這個問題。一年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家約翰.布希和同事就發現水黽的腿就像槳一樣在水中划行,從而讓它能夠快速地飛奔,該研究小組的成員戴維德.胡說,腿不被弄濕是關鍵,這樣可避免水黽在划行時浸入水中,如果它們不小心被水淹沒,它們必須用十倍於身體的力量才能浮出水面。事實果真是這樣嗎?這種解釋似乎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卻無法解釋水黽即使是在暴風雨的襲擊中也能生存這樣一個事實。而且水黽還會彈跳,彈跳時它們的腿腳為什麼不會濕?為什麼不會刺破水表面的張力?  

水黽的腿

水黽

水黽的腿的掃描電鏡SEM照片(a)水黽腿的無數細長微剛毛(b)單根剛毛上的精細螺旋狀的奈米凹槽結構 水滴的表面張力有多大呢?可以這樣說,比水滴小的蟲子,它是不能衝破表面張力而鑽入水滴中去的。 水黽屬於水生半翅目類昆蟲,水黽的種類不同,大小也不一樣,一隻中等大小的水黽重約30毫克,比水輕,所以,它在水面上行走時,不會沉入水中。此外,水黽足的附節上,生長著一排排不沾水的毛,所以,與足接觸的那部分水面會下凹,但它的足尖不會衝破表面張力。水黽長有三對足,三對足的分工也很明確,前足用來捕食,中足用來劃分和跳躍,後足用來在水面滑行,這樣它就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行動了。但是,如果往水裡加一點中性洗滌劑,就會削弱水的表面張力,這時,走在水面的水黽足上的毛被沾濕,足衝破了表面張力而穿入水中,水黽就會沉入水中,當水黽沉下去後,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水黽就再也浮不上來了。

會不會是它們的腿分泌油脂?

水黽

我們都知道,油脂可以浮在水面上,如果水黽的腿腳能分泌油脂,再加上水表面的張力,水黽不就浮在了水面上了嗎? 為了證明油脂層和水面張力不是水黽在水面上行走的主要因素,江雷等人做了一個人工的水黽腿,並在上面塗了一層蠟。這條腿能夠讓水黽在水面上靜止一會兒,但卻不能經得起水的波動。 研究人員發現,水黽的腿能排開300倍於其身體體積的水量,這就是這種昆蟲非凡浮力的原因。江雷和同事說,水黽的一條長腿就能在水面上支撐起15倍於身體的重量而不會沉沒。而油脂層和水表面的張力卻沒有如此大的浮力。 水黽以極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以捕捉獵物。它在水面上每秒鐘可滑行100倍於身體長度的距離,這相當於一位身高1.8米的人以每小時400英里的速度游泳。  

浮水原因

水黽腿部特殊的微奈米結構才是真正原因 江雷領導的研究小組在高倍顯微鏡下發現,水黽腿部上有數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多層微米尺寸的剛毛。 人的頭髮的直徑大約在80-100微米間,而這些像針一樣的微米剛毛的直徑不足3微米,表面上形成螺旋狀奈米結構的構槽,吸附在構槽中的氣泡形成氣墊,從而讓水黽能夠在水面上自由地穿梭滑行,卻不會將腿弄濕。水黽的多毛腿一次能夠在上面划出4毫米長的波紋。研究人員將水黽毛腿的這種性質稱為超疏水性。 水黽是利用其腿部特殊的微奈米結構,將空氣有效地吸附在這些同一取向的微米剛毛和螺旋狀奈米溝槽的縫隙內,在其表面形成一層穩定的氣膜,阻礙了

水黽

水滴的浸潤,宏觀上表現出水黽腿的超疏水特性。正是這種超強的負載能力使得水黽在水面上行動自如,即使在狂風暴雨和急速流動的水流中也不會沉沒。 江雷說,水黽腿部剛毛的疏水性類似於鴨子背部的毛,但是,普遍的疏水性(或抗水性)也許會讓昆蟲在水面上呆一會兒,輕微的觸動或擾動就會打破這種平衡。 然而,在水黽腿部和水面間形成的空氣墊卻讓它們在水面上快速而穩定地行走或奔跑。他說,像鴨子一樣,其它動物也擁有這種疏水的特性,但絕大多數都沒有超級疏水特性該研究成果將用於新型水上交通工具。

研究者認為,通過對水黽奈米剛毛的疏水性能研究,不僅可以探索到奈米剛毛對水表面張力、流體阻力的影響規律及水黽之所以能在水面上自由行走的內在原因,還可望在不遠的將來設計出新型微型水上交通工具,如無舷船舶。 除此而外,該發現可用於新型防水紡織品的生產,甚至人類的水上行走都成為可能。

關於「水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