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棠梨
Tánɡ Lí
棠梨
別名 杜、甘棠、杜梨、杜棠、野梨、土梨、白棠
功效作用 斂肺,澀腸,消食。主咳嗽瀉痢食積
英文名 Fruit of Birchleaf Pear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經肝經
藥性
藥味

異名】杜、甘棠(《詩經》),杜梨(陸璣《詩疏》),杜棠(《爾雅》郭璞注),野梨(《綱目》),土梨(《中國樹木分類學》)。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棠梨的果實。

化學成分】果實含糖量19.62%,水分50.93%。葉含綠原酸、異綠原酸、新綠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又含多量蛋白質。  

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黑褐色,被絨毛,有時具刺。單葉互生;菱狀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4~11厘米,寬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鋸齒尖銳,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睛綠色,初時有絨毛;葉柄長2~5厘米。花白色,直徑2~3.3厘米,先葉開放,8~10朵,成傘房花序;花梗長1~2.5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有密絨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圓形,基部狹小;雄蕊多數;花柱2~3。梨果球形,直徑0.6~1.6厘米,褐色,有白色斑點,萼脫落。花期4~5月。果期10月。

野生於荒郊、山腳、路邊或道旁。分布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甘肅、陝西、遼寧等地。  

藥效

性味】酸甘,寒。

①《救荒本草》:"味甘酸。"

②《綱目》:"酸甘澀,寒,無毒。"

③《玉藥解》:"味酸,性澀微寒。"

【歸經】《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斂肺,澀腸。治咳嗽,瀉痢。

①《綱目》:"燒食止滑痢。"

②《玉楸藥解》:"收腸斂肺,止泄除嘔。"

棠梨的果實

【染料用途】木材可製取紅色染料。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史籍記載

1.陸璣《詩疏》:甘棠,今棠梨,赤棠也,與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惡。子白色為白棠,甘棠也,少酢,清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俗語云,澀如杜是也。

2.《救荒本草》:棠梨樹,今處處有之,生荒野中。葉似蒼朮葉,亦有團葉者,有三叉葉者,葉邊皆有鋸齒,又似女兒茶葉,其葉色頗白。開白花,結棠梨如小子大。

3.《綱目》:赤者杜,白者棠;或雲牝曰杜,牡曰棠;或雲澀者杜,甘者棠。杜者澀也,棠者糖也,三說俱通,末說近是。棠梨,野梨也。霜後可食,其樹接梨甚嘉,有甘酢、赤白二種。

關於「棠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