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棘胸蛙 | 中藥圖典 |
棘胸蛙 Jí Xiōnɡ Wā |
|
---|---|
別名 | 山雞;山蛙;石板蛙 |
功效作用 | 滋補強壯。主小兒疳積;贏瘦;病後虛弱 |
英文名 | toad |
始載於 | 《中國藥用動物志》 |
毒性 | |
歸經 | 胃經、肺經、腎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 |
棘胸蛙又叫石蛙,是南方丘陵山區生長的一種名貴山珍,因其肉質細膩且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稱為「百蛙之王」。
棘胸蛙又名石雞、棘蛙、石鱗、石蛙等,屬兩棲綱蛙科,是我國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全身披灰黑色,皮膚粗糙,雄蛙背部有成行的長疣和小型園疣,雌蛙背部散布小型園疣,腹部光滑有黑點。棘胸蛙雄大雌小,雄蛙體長約8至12厘米,體重可達250~750克,皮膚粗糙,背部、頭、四肢、體側布滿圓疣,疣上還有分散的小黑棘,胸部有大團刺疣,刺疣中央有角質黑刺,故名棘胸蛙。 棘胸蛙肉質細嫩潔白,味道甘美,營養豐富,列為賓館、酒家推薦的山珍名菜,亦是人們難得的珍稀佳肴。且具有滋補強身、清心潤肺、健肝胃、補虛損,以及解熱毒、治疳疾等功效,故有「山珍」之稱。但因該蛙白天生活于山澗或陰濕岩石縫中,黃昏以後才出洞活動,撲以小型魚、蝦及各種昆蟲為食,其活動規律和生長環境與毒蛇相似,因此捕捉時較危險。
棘胸蛙在該區分布廣泛。尤以西部的井岡山、寧岡、安福一帶山區數量較多。但由於人們的大量捕捉,既有的野生數量驟降。為滿足人們和市場需要,目前井岡山市已建立了一個以年產10噸的棘胸蛙人工繁殖場,使國內外到井岡山參觀旅遊者都能品嘗此山珍佳品為快。
現將棘胸蛙無公害生態養成技術要點總結如下,供養殖戶參考。
一、環境條件
1、場地:
環境要求僻靜,冬暖夏涼,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山溪水、冷泉水或地下水等,要求水源充足、水溫穩定, 一般夏季最高水溫應低於30℃;排灌方便,沒有對水質構成威脅的污染源。水源的水質應符合GB 11607的規定。
2、養殖設施
建在室內的養殖池要求通風、涼爽。各類蛙池以磚砌、水泥抹面為宜,呈方形,池底略為傾斜,池上方安裝進水管、最低處開排水孔,池內設水面、陸地、石穴、食台等,池上口設網蓋。建在室外的養殖池應設涼棚,應符合棘胸蛙的生活習性。
二、成蛙養殖技術
1、蛙池消毒
放養前10天左右進行蛙池消毒,消毒方法按照SC/T 1008-1994《池塘常規培育魚苗魚種技術規範》的規定操作。
2、蛙種的選擇
放養時剔除傷殘、畸形的幼蛙,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色澤光亮的幼種。
3、放養密度:放養密度參照下表(略)
4、蛙種消毒
蛙种放養前用3-4食鹽溶液或用10mg/L~15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15分鐘。
5、水質管理
常年要求細水長流,保持水質清新、溶解氧充足、水溫穩定。
6、飼養管理
(1)投喂的飼料以黃粉蟲等鮮活餌料為主,活餌要求大小適口。在適溫範圍內,日投喂量為體重的5-10。在溫度高於30℃時,可以不投喂。平時應根據天氣、水質和蛙的攝食情況,酌情增減,做到適量、均勻。
(2)分級飼養:隨著幼蛙個體的增大、出現大小不一的情況,要定期按規格大小歸類分池飼養,以免幼小的搶不到食,影響生長和成活率。
(3)越冬管理:水溫低於8℃時,棘胸蛙進入冬眠狀態。當水溫降至10℃前,室外的棘胸蛙要移入室內、或搭篷保溫越冬。越冬期間不必投喂。春季室外水溫穩定回升到10℃以上後,棘胸蛙越冬結束。
7、病害防治
(1)棘胸蛙的常見的病害有水霉病、紅腿病、爛皮病、腸胃炎等。應預防為主,積極治療,慎重用藥。嚴格進行蛙池和蛙種消毒,每10-15天進行藥物常規消毒;死亡的個體隨時撈除,患病的個體及時隔離治療。
(2)漁藥的使用:蛙病防治所需藥物的種類、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參照NY 5071—2002《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執行,嚴禁使用國家規定的違禁藥物。
(3)敵害防治:蛙池上口應加蓋防護網,防止鼠、鳥、蛇等敵害生物危害,在進、出水口加過濾設施,防止水生昆蟲、螞蟥等進入。
|
關於「棘胸蛙」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