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葉榕葉
|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斜葉榕葉 | 中藥圖典 | 
| 斜葉榕葉 Xié Yè Rónɡ Yè | |
|---|---|
| 別名 | 半邊刀 | 
| 功效作用 | 祛痰止咳;活血通絡。主咳嗽;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 
| 英文名 | |
| 始載於 | |
| 毒性 | |
| 歸經 | |
| 藥性 | 平 | 
| 藥味 | 苦、澀 | 
【拼音名】 Xié Yè Rónɡ Yè
【別名】 半邊刀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斜葉榕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tinctoria Forst.f.subsp.gibbosa(B1.)Corner[F.gibbosaB1.]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采,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喬木,高5-20m。全株有乳汁。單葉互生;葉柄粗短,長6-15mm;托葉卵狀披針形,略彎曲,長約7mm;葉片革質,變異很大,通常兩側不對稱,斜菱狀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17cm,寬3-6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鈍,一邊稍闊,全緣或中部以上有波狀角;葉背略粗糙,有微小的瘤狀突起體,基出脈3條,側脈5-7對,網脈在背面稍明顯。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或成對腋生,扁球形或球狀梨形,直徑5-8mm,成熟時黃色,頂部有臍狀突起,下端聚狹成柄,長5-10mm,微被柔毛;基部有少數苞片;雄花、癭花著生於同一花序托內壁,雄花生於近口部,花被片4-6;雄蕊1,花絲短,有退化雌蕊;癭花花被片與雄花相似,子房近球形,花柱側生;雌花著生於另一植株花序托內,花被片4,子房斜卵形,略具乳頭狀突起,花柱側生。瘦果。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分布於山地林中或曠地、水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 苦;澀;性平
【功效與作用】 祛痰止咳;活血通絡。主咳嗽;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 ||||||||||||||||||||||||||||
出自A+醫學百科 「斜葉榕葉」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96%9C%E5%8F%B6%E6%A6%95%E5%8F%B6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 關於「斜葉榕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 目前暫無留言 | |
| 添加留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