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麻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山麻桿
Shān Má Gǎn
山麻桿
別名 野火麻
功效作用 解毒,殺蟲,止痛。主治瘋狗咬傷蛔蟲病腰痛
英文名 Bark of David Christmashush
始載於 陝西中草藥志
毒性  
歸經 大腸經
藥性
藥味

植物名稱:山麻桿

學 名:Alchornea davidii Franch.

英 文 名:Alchornea davidii

科 屬 名: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山麻桿屬。  

目錄

形態特徵

落葉叢生小灌木,高1-2米,莖幹直立而分枝少,莖皮常呈紫紅色。幼枝密被絨毛,後脫落,老枝光滑。單葉互生,葉廣卵形或圓形,先端短尖,基部圓形,長7-17厘米,寬6-19厘米表面綠色,有短毛疏生,背面紫色,葉表疏生短絨毛,葉緣有齒牙狀鋸齒,主脈由基部三出,葉柄被短毛並有2個以上之腺體。托葉2枚、線形。花小、單性同株;雄花密生成短穗狀花序,萼4裂,雄蕊8,花絲分離;雌花疏生,排成總狀花序,位於雄花序的下面,無花瓣,萼4裂、紫色,子房3室,花柱3,細長。蒴果扁球形,密生短柔毛;種子球形。花期3-4月,果熟6-7月。  

產地分布

暖溫帶樹種。主要分布於中國的秦嶺以南地區,華北地區小氣候良好處也有少量引進栽培。江蘇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山坡或庭院內常見有栽培。早春嫩葉初放時紅色,醒目美觀。廣佈於長江流域及陝西。  

生態習性

為陽性樹種,喜光照,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以深厚肥沃的在砂質壤土生長最佳。萌櫱性強,抗旱能力低。  

園林用途

莖幹叢生,莖皮紫紅,早春嫩葉紫紅,後轉紅褐,是一個良好的觀莖、觀葉樹種,叢植於庭院、路邊、山石之旁具有豐富色彩有效果,但因畏寒怕冷,北方地區宜選向陽溫暖之地定植。莖皮纖維可供造紙或紡織用,種子榨油供工業用,葉片可入藥。  

繁育栽培

多以分株繁殖,也可扦插或播種,種子不易採得,由於以觀葉為主,可利用其萌櫱性強的特性不斷進行更新。

關於「山麻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