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氣穴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黃帝內經太素》 >> 卷第十一輸穴 >> 氣穴
黃帝內經太素

黃帝內經太素目錄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天府下五寸」,見《素問》卷十五第五十八《氣穴論》。自「問曰:少陰何以主腎」至「夫寒甚則生熱」,見《素問》卷十六第六十一《水熱穴論》。自「問曰:少陰何以主腎」至「名曰風水」,見《甲乙經》卷八第五。自「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五臟之輸」至「須其火滅也」,見《靈樞》卷八第五十一《背腧篇》。自「欲知背腧」至「灸刺之度也」,見《素問》卷七第二十四《血氣形志篇》。自「黃帝問於岐伯曰:余以知氣穴之處」至末,見《素問》卷十五第五十八《氣穴論》,又見《甲乙經》卷三第一。

黃帝問岐伯曰:余聞氣穴三百,以應一歲,未知其所謂,願卒聞之。

三百穴,十二經脈之氣發會之處,故曰氣穴也。

平按:《素問》無「岐伯」二字;無「謂」字。

岐伯稽首再拜曰:窘乎哉問也!其非聖帝,孰能窮其道焉?固請溢意盡言其處。黃帝捧手遵循而卻曰:夫子之開余道也,目未見其處,耳未聞其數,而目以明,耳以聰矣。

遵循,音逡巡,窮究尋也。溢意,縱志也。處,三百穴也。捧手,端拱也。遵循而卻,服應之動也。雖未即事見聞,因言具知,故已聰明也。

平按:《素問》「拜」下有「對」字;「固」作「因」;「遵循」作「逡巡」。

岐伯曰:此所謂聖人易語,良馬易御。黃帝曰:非聖人易語也,世言其真數,開人意也。

帝言岐伯以有聖德,言其實理,雖非聖帝,亦可知矣。

平按:《素問》「非」上有「余」字;「真」上無「其」字;「意」下無「也」字。

今余所方問者,此真數也,如發矇解惑,未足以論也。然余願夫子溢志盡言其處,今皆解其意,請藏之金匱,不敢復出。

余所問者,但可發矇解惑,而未足以為至極之論也。唯願夫子縱志言之,藏之不敢失墜也。

平按:《素問》「方」作「訪」;「今」作「令」。

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請言。背與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與十椎及上紀、下紀。上紀者,胃脘也;下紀者,關元也。

任脈上於脊里,為經絡海,其浮而外者,循腹里當臍上胸,至咽喉,絡唇口,故背胸相控痛者,任脈之痛也。此等諸穴是任脈所貫,所以取之也。

平按:《素問》「上紀」下,無「下紀」二字。

邪擊陰陽左右,如此其病前後痛,澀胸脅而痛,不得息,不得臥,上氣短氣偏痛,脈滿起邪出尻脈,絡胸支心貫鬲,上肩加天突,邪下肩交十椎下臟。

量此脈行處生病,皆是督脈所為。下臟者,下絡腎臟也。

平按:《素問》「邪擊」上有「背胸」二字;「擊」作「系」;「而痛」作「痛而」;「絡胸」下有「脅」字;「十椎」下無「臟」字。

臟俞五十穴,

五臟各有五輸,合二十五輸,此一箱手足為言;今兩箱合論,故有五十穴也。

腑俞七十二穴,

六腑各有六輸,此三十六輸,此亦一箱手足為言;兩箱合論,故有七十二穴也。

熱輸五十九穴,水輸五十七穴,頭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中侶兩傍傍五,凡十穴,大杼上兩傍各一,凡二穴,[平按:《素問》「大杼」作「大椎」,王注未詳,新校正云:「按大椎上傍無穴,大椎下傍穴名大杼。」]瞳子浮白二穴,兩髀厭中二穴,[平按:《素問》「厭」下有「分」字。]犢鼻二穴,耳中多所聞二穴,眉本二穴,完骨二穴,項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關二穴,大迎二穴,下關二穴,天柱二穴,巨虛上下四穴,[平按:「四穴」上,《素問》有「廉」字。]曲牙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解二穴,關元一穴,委陽二穴,肩貞二穴,肩髃二穴,[平按:《素問》「肩髃」作「瘖門」。]臍一穴,肓輸二穴,[平按:《素問》「肓輸」作「胸俞」;「二穴」作「十二穴」。]背輸二穴,膺輸二穴,[平按:《素問》「二穴」作「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橫骨二穴,[平按:《素問》無「骨」字。]陰陽喬四穴,凡三百穴,針之所由行也。

以上九十九穴,通療諸病也。

平按:《素問》「凡三百穴,針之所由行也」十三字,在「天府下五寸」之下。

水輸在諸分,熱輸在氣穴,寒輸在兩骸厭中二穴,

以上言三種輸穴之所在。骸,核皆反,骨也。別本為骩,於靡反,骨端曲貌也。

平按:《素問》「寒」下有「熱」字。

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

三百穴中,有大禁者,五里穴也,在臂天府以下五寸,五五二十五往瀉此穴氣,氣盡而死,故為大禁也。

問曰少陰何以主腎?腎何以主水?

問少陰之脈主之所由也。

答曰:腎者至陰也,

至,極也。腎者,陰之極也。

陰者盛水也,

陰氣舍水,故曰盛水。

平按:《素問》、《甲乙》「陰」上有「至」字。

腎者少陰,少陰者冬脈也,

一曰「肺」者,量為不然也。少陰亦盛也,少陰之脈盛,屬於冬分也。

平按:《素問》、《甲乙》「腎者少陰」作「肺者太陰也」。

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

腎脈少陰,上入肺中,故曰末在肺也。所以腎之與肺,母子上下俱積水也。

問曰: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腎為至陰聚水,未知何由生病?

答曰:腎者胃之關閉,關閉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胕腫。

胃主水谷,胃氣關閉不利,腎因聚水,肺氣之應,溢於皮膚,故為胕腫。胕,扶府反,與腐同義也。

平按:《素問》、《甲乙》「胃之關閉」作「胃之關也」;「關閉不利」作「關門不利」;「胕腫」下,有「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九字。

問曰:諸水皆生於腎乎?答曰:腎者牝臟也,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水液,故曰至。

牝,陰也。地氣,陰氣也。陰氣盛水,上屬於腎,生於津液也,故以腎為極陰也。

平按:《素問》、《甲乙》「至」下有「陰」字。

勇而勞甚則腎汗出,汗出逢風,內不得入其臟,而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六府,行於皮膚,傳為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

勇者腰脊用力勞甚,腎上腠開汗出,邪風因入,其風往來,內不得入腑之餘臟,外不得泄腑之皮膚,聚水客於六腑之中,行於皮傳為胕腫,其本腎風所為,名曰風水也。

平按:《素問》「逢風」作「逢於風」;「入其臟」作「入於臟腑」;「六腑」作「玄府」;「行於皮膚」作「行於此里」;「風水」下有「所謂玄府者,汗空也」八字。

問曰:水俞五十七處者,是何所主也?答曰:腎俞五十七穴,積陰之所聚也,水所從出入也。

以下言水輸也。腎為積陰,故津液出入也,皆腎為主也。

平按:《素問》「是何所主也」作「是何主也」。

尻上五行行五者,此皆腎俞也。

尻上五行合二十五輸者,有非腎脈所發,皆言腎輸,以其近腎,並在腎部之內,腎氣所及,故皆稱腎輸也。

平按:《素問》「此皆腎輸也」作「此腎輸」。

故水病下為胕腫大腹,而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也,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

標為肺也,本為腎也,肺為喘呼,腎為水腫,二臟共為水病,故曰俱病也。

平按:《素問》「胕腫」作「胻腫」。注「共為水病」,袁刻「共」誤作「其」。

肺為逆,故不得臥。

肺以主氣,肺病氣逆,故曰水病不得臥也。

平按:《素問》無「故」字。

分相輸受者,水氣之所留也。

腎以主水,肺以主氣,故曰分。二氣通聚,故曰相輸受也。相輸受者,水之與氣並留止也。

平按:《素問》「分相輸受者」作「分為相輸俱受者」。

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腎之所沖也。

伏菟以上各二行者①,左右四行,合有二十輸者,皆是腎氣足少陰傍沖脈所沖之輸也。

平按:《素問》「所沖」二字作「街」。袁刻「二行」上脫「各」字;「所沖」二字誤作「所腫」。

①「者」,人衛本注曰:疑衍。

三陰之所交結於腳者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

足三陰脈交結腳者,從踝以上左右各有一行,行六輸,合有十二輸,故總②有五十七穴也。

②「總」,蕭本誤作「聰」,今據仁和寺本改。

此腎脈之下行者也,名曰太沖

沖脈上出於頏顙,下者注足少陰大絡,以下伏行出跗循跗,故曰腎脈下行名曰大沖也。

[平按:《素問》「太」作「大」。]凡五十七穴者,皆臟陰之終也,水之所客也。

是等諸穴,皆腎之陰臟所終之輸,水客之舍也。

平按:「皆臟陰之終也」《素問》作「皆臟之陰絡」。

黃帝問於岐伯曰:夫子言治熱病五十九輸,餘論其意,未能別其處也,願聞其處,因聞其意。岐伯曰:頭上五行行五,以越諸陽之熱逆者。

以下言熱輸也。人頭為陽,故頭上二十五輸,以起③諸陽熱者。

平按:《素問》「別」上有「領」字。

③「起」,人衛本注曰:起,據經文疑當作「越」。

大杼、膺輸、缺盆、背輸,此八者,以瀉胸中之熱;

杼,除呂反。膺輸,膺中輸也。背輸,肺輸。此八前後近胸,故瀉胸中熱也。

氣街、三里、巨虛上下廉,此八者,以瀉胃中之熱;

此八皆是胃脈足陽明所貫之輸,故瀉胃中熱氣也。

雲門、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瀉四肢之熱;

雲門近肩,髃骨在肩,並向手臂也;委中在膕,髓空在腰,一名腰輸,皆主於腳,故瀉四肢之熱也。

五臟輸傍五,此十者,以瀉五臟之熱。

皆太陽五臟之輸,左右各有五輸,故有十輸,以瀉五臟之熱也。

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熱之左右也。

皆熱病左右之輸也。

問曰:人傷於寒而傳為熱何也?答曰:夫寒盛則生熱。

夫陽極則降,陰極則升,是以寒極生熱,熱極生寒,斯乃物理之常也。故熱病號曰傷寒,就本為名耳。

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五臟之輸出於背者。

五臟之輸者,有在手足,今者欲聞背之五輸也。

平按:「輸」《靈樞》作「腧」,《素問》作「俞」,上下均同。

岐伯對曰:胸中大輸在杼骨之端,

杼骨,一名大杼,在於五臟六腑輸上,故是胸之膻中氣之大輸者也。

肺輸在三椎之間,心輸在五椎之間,鬲輸在七椎之間,肝輸在九椎之間,脾輸在十一椎之間,腎輸在十四椎之間,皆俠脊相去三寸所。

輸,屍句反,送致也。此五臟輸俠脊即椎間相去遠近,皆與《明堂》同法也。

平按:《靈樞》「鬲」作「膈」;「椎」均作「焦」;「俠」作「挾」。

即欲而驗之,按其處應中而痛解,乃其輸也。

以下言取輸法也。縱微有不應寸數,按之痛者為正。

平按:「即欲而驗之」《靈樞》作「則欲得而驗之」。

灸之則可,刺之則可。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勿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傅其艾,須其火滅也。

針之補瀉,前後數言,故於此中,言灸補瀉。火燒其處,正氣聚,故曰補也;吹令熱入,以攻其病,故曰瀉也。傅音付。以手擁傅其艾吹之,使火氣不散也。

平按:「刺之則可」《靈樞》作「刺之則不可」。

欲知背輸,先度其兩乳間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其半已,即以兩禺相柱也,乃舉以度其背,令其一禺居上,齊脊大椎,兩禺在下,當其下禺者,肺之輸也,復下一度,心輸也,復下一度,右角肝輸也,左角脾輸也,復下一度,腎輸也,是謂五臟之輸,灸刺之度也。

以上言量背輸法也。經不同者,但人七尺五寸軀雖小,法於天地無一經不盡也。故天地造化,數乃無窮,人之輸穴之分,何可同哉?昔神農氏錄天地間金石草木三百種,法三百六十五日,濟時所用。其不錄者,或有人識用,或無人識者,蓋亦多矣。次黃帝取人身體三百穴,亦法三百六十五日。身體之上,移於分寸,左右差異,取病之輸,實亦不少。至於《扁鵲灸經》取穴及名字,即大有不同。近代《秦承祖明堂》、《曹子①氏灸經》等,所承別本,處所及名,亦皆有異。而除痾遣疾,又復不少,正可以智量之,適病為用,不可全言非也。而並為非者,不知大方之論。所以此之量法,聖人設教有異,未足怪之也。

平按:「其半」,「其」字《素問》無;「禺」均作「隅」;「柱」作「拄」;「右角肝」作「左角肝」;「左角脾」作「右角脾」。注「草木」,袁刻誤作「草本」;「秦承祖」,袁刻「秦」誤作「奏」;「差異」,袁刻作「著異」,日本《醫心方》亦作「差」。

①「子」,人衛本注曰:應據《醫心方》卷二第二刪,與《隋書.經籍志》合。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以知氣穴之處,游針之居,願聞孫絡溪谷亦有所應乎?岐伯曰:孫絡三百穴會,以應一歲,

以下言孫絡之會也。十五絡脈從經脈生,謂之子也。小絡從十五絡生,乃是經脈孫也。孫絡與三百穴氣會,以法一歲氣也。

平按:《素問》「余以」作「余已」。

以洫奇邪,以通營衛。

洫,謂溝洫,水行處也。孫絡行於奇邪營衛之氣,故曰洫。火逼反。

平按:「洫」《素問》作「溢」,《甲乙》作「灑」。「營」《素問》、《甲乙》作「榮」,下同。

稽留營洫,氣濁血著,外為發熱,內為少氣。

若稽留營血,洫中不行,遂令血②濁血著,皮膚發熱,營衛不行,故曰少氣也。

平按:「稽留營血」《素問》作「榮衛稽留,衛散營溢」八字。「氣濁」《素問》作「氣竭」。《甲乙》無「稽留」至「岐伯曰」四十五字。

②「血」,人衛本注曰:據經文疑當作「氣」。

疾瀉毋怠,以通營衛,見而瀉之,毋問所會。

如此孫絡血氣洫道不通,有血之處,即疾瀉之,以通營衛,不須求其輸會而生疑慮。

黃帝曰:善。願聞溪谷之會。岐伯曰:分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肉分間,溪谷之會,以行營衛,以會③大氣。

以下言分肉相合之間,自有大小。大者稱谷,小者名溪,更復小者以為溝洫,皆行營衛,以舍邪之大氣也。

平按:「分肉之大會」《素問》、《甲乙》均無「分」字。「以會大氣」《甲乙》「會」作「舍」。

③「會」,人衛本注曰:據楊注疑當作「舍」,與《甲乙》合。

邪溢氣壅,脈熱肉敗,營衛不行,必將為膿,

以下言氣壅成熱以為癰疽。邪氣客此溪、谷、溝、洫之間,滿溢留止,營衛氣壅,脈熱肉腐,稱為癰膿也。

內消骨髓,外破大□,留於節腠,必將為敗。

氣壅為熱,消骨破□,留於骨節,聚於腠理,以為癰疽,遂至敗亡也。

平按:《素問》「□」作「膕」;「腠」作「湊」。

積寒留舍,營衛不居,塞肉縮筋,時不得伸,內為骨痹,外為不仁,

以下言寒氣留積溪、谷、溝、洫,為痹不仁也。

平按:「塞肉」《素問》作「卷肉」,新校正云:「全元起本作寒肉。」袁刻誤作「寒內」。「時不得伸」,「時」字《素問》作「肋肘」二字。

命曰不足,大寒留於溪谷。

寒氣留積為痹不仁者,命曰陽氣不足,大寒留於溪、谷、溝、洫故也。

溪谷三百會,亦應一歲。

人之大小分肉之間,有三百會也。

平按:《素問》「會」上有「穴」字。

其小痹淫溢,循脈往來,微針所及,與法相思。

寒濕之氣,入於腠理,以為微痹,淫溢流於脈中,循脈上下往來為痛,可用小針相司為當。

平按:「相思」,依本注應作「相司」,《素問》作「相同」。注「寒濕」,袁刻作「寒熱」。

黃帝曰:善。乃辟左右,再拜而起曰:今日發矇解惑,藏之金匱,不敢復出。乃藏之金蘭之室,署之曰:氣穴所在。

帝以道尊德貴,屈敬故也。金蘭之室,藏書府也。

岐伯曰:孫絡之脈別經者,其血盛而當瀉者,亦三百脈,並注於絡,傳注十二絡脈,非獨十四絡脈也,

舉可瀉孫絡注大絡之數也,並注於十二皮部絡也。十二別走絡脈,並任督二脈,為十四絡也。脾之大絡,從脾而出,不從脈起,故不入數。言諸孫絡,傳注十二之絡,非獨注於十四絡也。

平按:注「並注於十二皮部絡也」,袁刻作「並注皮部十二絡也」。

內解瀉於中者十脈。

解,別也。其諸絡脈別者,內瀉十脈也。十脈,謂五臟脈,兩箱合論,故有十也。

目錄

參看

32 腑病合輸 | 氣府 32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主頁(包含找穴方法視頻教程等內容)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穴位功能說明圖 十四經脈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足部.jpg
X tui.png
Jx-5-dan.jpg
Toubuxue.jpg
關於「太素/氣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