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羽蘚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大羽蘚
Dà Yǔ Xiǎn
大羽蘚
別名  
功效作用 清熱拔毒;生肌。主水火燙傷
英文名 cymbifolium Thuidium
始載於 新華本草綱要
毒性  
歸經 胃經心經肝經
藥性
藥味

thuidium cymbifolium

形態特徵:羽蘚科羽蘚屬的代表種。體形一般稍大,綠色或黃綠色,老時呈褐綠色,常疏鬆交織成片。莖匍匐,上部略傾立,2-3回羽狀分枝;鱗毛由單列或成片狀細胞組成。莖葉與枝葉異形。莖葉卵形或卵狀心形,多具細長尖,具縱褶,葉邊多背卷;中肋不及葉尖,稀突出於葉尖;葉細胞六角形或圓六角形,中央具單個尖。枝葉和小枝葉卵形或長卵形,內凹,中肋短弱。雌苞葉卵披針形,邊緣具長纖毛蒴柄纖細,平滑。孢蒴卵狀圓柱形,略呈弓形彎曲,老時褐色。

生境分布:多見於低海拔至中山地區的林地、草叢下和樹莖、腐木或溪邊具土石上。分布於我國南北各省區。東南亞和日本亦有分布。

用途:可入藥,具清熱清毒之效。

藥用——

【藥 名】:大羽蘚

【來 源】:為柳葉蘚科植物大羽蘚的全草。

【功 效】:清熱、拔毒、生肌。

【主 治】:用治水火燙傷

性味歸經】:淡,涼;心、肝、胃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外用:適量搗敷。

【動植物資源分布】:產於陝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省區。

【拉丁名】:大羽蘚Thuidium cymbifolium (Doz. Et Molk.) Doz. Et Molk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關於「大羽蘚」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