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團囊蟲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大團囊蟲草
Dà Tuán Nánɡ Chónɡ Cǎo
大團囊蟲草
別名  
功效作用 活血止血調經。主血崩月經不調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肝經
藥性
藥味

中文學名大團囊蟲草

拉丁學名:Cordyceps ophioglossoides (Ehrenb.) Link

中文別名:大團囊草

同物異名:Sphaeria ophioglossoides Ehrenb.

分類地位:麥角菌目、麥角菌科、蟲草菌屬。

形態特徵:子座由根狀多分枝的菌絲索與土下寄主相連。地上部分離2-8cm,子座的頭部橢圓,倒卵圓形至橄欖色,長0.5-1.5cm,粗0.3-0.5cm,暗褐色至橄欖褐色,干後呈黑褐色,柄部長2-7cm,粗0.-0.6cm,不分枝或偶有分枝,暗綠褐色,有縱紋。子囊殼卵圓形,孔口凸起,600-650μm×300-350mm。子囊細長,300-400μm×7-8μm。孢子細長線形,無色透明,具很多橫隔,成熟後斷裂為3-4μm×2-2.5μm的小段。

生態習性:多見於林或櫟樹林中,寄生在土中大團囊菌 (Elaphomyces granulatus)上。

分布地區:四川、江蘇、廣西、雲南等。

經濟用途:可藥用。雲南民間用來治血崩月經不調。用此蟲草3-6克燒雞肉服或蟲草、地榆各6克用水煎服,日服兩次。其藥用子座部分。可晒乾備用。

【藥 名】:大團囊蟲草

【拼 音】:DATUANNANGCHONGCAO

【來 源】:為紅曲科植物大團囊蟲草的全草。

【功 效】:活血調經

【主 治】:用於血崩、月經不調。

性味歸經】:微澀,溫;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別 名】:大團囊草、血崩草(《新華本草綱要》)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江蘇、四川、雲南。

【拉丁名】:大團囊蟲草Cordycepscphioglossoides (Ehrh.ex. Fr. ) Link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關於「大團囊蟲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