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樹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喜樹葉
Xǐ Shù Yè
別名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主癰瘡癤腫牛皮癬
英文名 leaf of Common Camptotheca
始載於 江西中草藥
毒性 有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喜樹葉

【出處】 江西《中草藥學》

【拼音名】 Xǐ Shù Yè

【來源】 為珙桐科植物喜樹葉片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喜樹"條。

【藥理作用】 詳"喜樹"條。

【功效與作用】 治癤腫、瘡癰初起:喜樹嫩葉一握,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喜樹葉

【出處】 出自《江西中草藥》

【拼音名】 Xǐ Shù Yè

【英文名】 leaf of Common Camptotheca

【來源】 藥材基源:為藍果樹科植物喜樹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采;鮮用。

【原形態】 喜樹,落葉喬木,高達30m。樹皮淺灰色。葉互生,紙質,橢圓狀卵形成長橢圓形,長10-25cm,寬6-12cm,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或呈微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疏生短柔毛,脈上較密;葉柄長1.5cm左右。花單性同株,綠白色,無梗,多數排成球形頭狀花序,徑4cm,或數花序排成總狀,間有單生於枝端葉腋的;雌花球頂生,雄花球腋生。苞片3,兩面被短柔毛;萼懷狀,萼齒5;花瓣5,淡綠色,外面密被短柔毛;雄花有雄蕊10,2輪,外輪較長;雌花於房下位,花柱2-3裂。瘦果窄矩圓形,長2-2.5cm,頂端有宿存花柱,兩邊有窄翅,褐色。

化學成份】 從喜樹的葉子中分得:喜樹鹼(camptothe-cin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沒食子酸(gallic acid),三葉豆甙(trifolin)[1],喜樹鞣質(camptothin)A、B,木鞣質(cornusiin)A,路邊青鞣質(gemin)D,新嗩吶草素(tellimagrandin)Ⅰ、Ⅱ,1,2,6-三-O-沒食子醯-β-D-葡萄糖(1,2,3-tetra-O-galloy-β-D-glucose)[2]。

【藥理作用】 詳喜樹條。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主癰瘡癤腫;牛皮癬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喜樹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