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膽的X線診斷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影像學》 >> 腹部 >> 肝、膽、胰 >> 膽 >> 膽的X線診斷 |
醫學影像學 |
|
|
(一)X線檢查方法 分普通和造影檢查。
1.普通檢查 右上腹平片或可顯示含鈣結石,膽囊壁鈣化,鈣膽汁(膽汁中含有高濃度碳酸鈣,膽汁成乳狀)和膽道積氣等。有時膽囊擴大,在周圍腸充氣襯托下,可以顯示膽囊輪廓,平片診斷價值有限。
2.造影檢查
(1)口服法膽囊造影:口服法膽囊造影(oral cholecystography)主要用於觀察膽囊的形態和功能,口服膽囊造影劑後,造影劑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然後經肝隨膽汁排入膽管到膽囊。此時造影劑的濃度不夠高,不足以使膽管或囊顯影。必須經過膽囊濃縮後(膽汁在膽囊內被濃縮10~20倍),才能使膽囊顯影。因此,口服法膽囊造影是測知膽囊濃縮功能的方法,也是利用本法診斷膽囊疾病,特別是膽囊炎的理論根據。常用的造影劑是碘番酸。
造影的具體步驟如下:造影前一天晚8時服造影劑3g,之後致第二天攝影前禁食。服造影劑後12~14小時攝膽囊造影片。如膽囊顯影良好,即服脂肪餐(雞蛋2個),30~60分鐘後再攝一片,觀察膽囊收縮功能。有些病變如小的結石在膽囊收縮後的照片上顯示更為清楚。正常:60分鐘後膽囊約收縮為原來的大小的一半。本法受胃腸道吸收功能影響較大,幽門梗阻、嚴重腹瀉或嘔吐患者均可使造影失敗。明顯的黃疸患者膽囊多不顯影。
(2)靜脈法膽系造影:靜脈法膽系造影(intravenous cholecystocholangiography)是靜脈注射膽影葡胺,使膽管和膽囊顯影。本法能在2~3小時內使膽管膽囊顯影。口服法膽囊不顯影的患者,靜脈法可能顯影,但血膽紅質較高患者仍可能不顯影。
口服法膽囊造影與靜脈法膽系造影各有特長,臨床上常相互配合。由於USG的廣泛應用,膽囊造影已退居次要地位。
(3)術後經引流管(T形管)造影:手術後經T形管作膽管造影,對觀察膽管內殘留結石或其他疾病,以及了解膽管與十二指腸的通暢情況,有較大幫助。造影應在透視監視下進行,有明顯感染時不宜施行。
(4)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endoscopic rc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icography,ERCP)是將十二指腸纖維鏡送至十二指腸降段,經過乳頭插入導管注入造影劑,以顯示膽管或胰管的方法。此方法除用於胰腺疾病的診斷外,對診斷膽管病變如結石、腫瘤也有很大價值。特別是當靜脈法膽系造影尚難肯定診斷而膽管又無明顯阻塞進,本法更為必要。檢查應在透視監視下進行,以保證安全,並使攝影滿意。
(5)經皮肝穿剌膽管造影:以皮肝穿剌膽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PTC)主要用於鑒別阻塞性黃疸的原因並確定阻塞部位,通常於CT或USG確定有膽管阻塞後,才施行本檢查。多使用細穿刺針,在透視監視下進行。細針穿刺使併發症,如出血和膽汁性腹膜炎大為減少,但仍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在本法的基礎上發展了膽管引流術,可降低膽管內壓力,對減輕黃疸有良好的作用。
(二)正常X線表現
正常膽囊在X線造影片上位於右第12肋附近,長7~10cm,寬3~4cm。膽囊形狀可為圓形、卵圓形或長形,位置可高達第10~11後肋或低達髂嵴。顯影良好的膽囊密度均勻,邊緣整齊。在立位攝影時,可以出現濃淡不等的分層現象,不是病理變化,膽囊可分底部、體部、漏斗部與頸部四部。膽囊管長約3cm,寬2~3cm,與膽囊頸部相連,具有多數螺旋狀瓣膜(或皺襞),因此呈螺旋狀彎曲小管。向肝門走行,與肝總管匯合而成膽總管。
膽內膽管呈樹狀分布,纖細、整齊,逐級匯合成左、右肝管,再匯合成肝總管。肝總管約0.4~0.6cm,長3~4cm。膽總管是肝總管的延續,寬0.4~0.8cm,長6~10cm。膽總管走行於十二指腸球與胰腺的後方,先向內下再向外下走行,同胰管匯合,匯合處稱Vater壺腹,斜行進入十二指腸降部。膽總管和胰管也可不匯合而分別開口於十二指腸(圖4-3-9)。
圖4-3-9 正常膽襄、膽管造影示意圖
(三)膽系疾病X線表現與診斷
1.膽石症 膽石(gallstones)位於膽囊或膽管內。常引起右上腹疼痛和黃疸等症状。膽石主要成分為膽色素和膽固醇,有的含有鈣鹽。根據含鈣鹽多少而分為不透X線結石與可透X線結石兩類。前者常稱為陽性結石,後者為陰結石。
(1)陽性結石:10%~20%膽石是含鈣的混合結石,平片可以顯示,這種結石大多在膽囊內,常多個堆積在一起。其大小自砂粒至蠶豆大、呈圓形、多面形或菱形,猶如一串葡萄或一堆石榴子,個別結石很大。膽石是邊緣緻密而中間透明,但中心常有一個緻密斑點。有的結石呈層狀,有的顯示為薄殼環形影,要仔細觀察才不致遺漏。膽囊結石X線表現不典型者診斷較難,需輔以造影檢查,膽囊結石應位於膽囊影內。膽石需與腎結石和腸系膜淋巴結鈣化鑒別。腎結石大多較為均勻緻密,具有腎盂或腎盂盞的形狀。側位攝影,膽石位於腹前中部,而腎結石位於後方與脊椎相重,腸系膜淋巴結鈣化多為顆粒狀密度不均勻影,且移動性較大。
(2)陰性結石:膽石中的80%~90%為陰性結石,平片不能見到,需造影才能顯示。膽囊造影常顯示為多數成堆充盈缺損,呈圓形或多面形,如石榴子樣。有時結石過小或膽囊顯影密度過高,臥位影常顯示不清,需攝立位片或加壓點片。在立位,由於其比重不同,膽石或浮於造影劑之上或位於造影劑中間,呈水平排列的一層低密度影,或沉於膽囊底部,呈一堆低密度影像,均易於發現(圖4-3-10)。腸氣與膽囊重迭易造成誤診,應變換體位攝影或多次攝影觀察,也可作體層攝影以避免腸氣的重迭。服脂肪餐後膽囊收縮,結石常顯示更為清楚。膽石伴發膽囊炎膽囊不顯影,則結石無法看到。此時,靜脈法膽系造影顯示結石的機率要比口服法高。
圖4-3-10 膽襄結石(膽襄造影)
A.立位,於造影劑中間,水平排列的多發性充盈缺損
B.臥位,呈多發性如石榴子狀充盈缺損
膽管結石在膽管造影時顯示為單個或多個小圓形充盈缺損,膽管常擴大,猶如豆粒在豆莢中一樣,也常伴有膽管的狹窄或梗阻。膽總管下端或壺腹結石易引起梗阻,梗阻處常出現杯口狀充盈缺損,其上方膽管擴大。泥沙樣結石造影難於顯示。
2.膽囊炎 膽囊炎(cholecystitis)可單獨存在或與膽石並存。急性膽囊炎一般不需作X線檢查,對於小典型者。X線攝影可能有助於同其他急腹症作鑒別。急性膽囊炎可引起附近腸管腸郁張,有時可將增大的膽囊襯托出來。慢性膽囊炎的病理變化主要是粘膜破壞、囊壁增厚並有纖維化,以致膽囊濃縮和收縮功能受損、平片偶見膽囊壁鈣化。X線診斷一般需造影檢查確定。口服法膽囊造影可見:①膽囊不顯影(20%正常人也可因其他原因而不顯影);②膽囊顯影淺淡、延遲,膽囊縮小或增大,是診斷慢性膽囊炎較為可靠的徵象;③膽囊收縮功能不良,對診斷價值有限。靜脈法膽系造影如膽管顯影良好而膽囊不顯影或膽囊顯影延遲、密度淺淡而輪廓模糊,可診斷有膽囊疾病存在。
口服法膽囊造影,根據膽囊不顯影而作膽囊炎的診斷時,必須排除引起膽囊不顯影的其他因素,包括造影劑劑量不足(過分肥胖或體重超過80kg);服造影劑後嘔吐、腹瀉;幽門梗阻;造影劑崩解不良或停留於食管或十二指腸憩室內;肝功能明顯受損;小腸吸收不良;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婦女;膽管與腸管間有異常通道或Oddi括約肌鬆弛,使含碘膽汁不進入膽囊;嚴重的糖尿病;膽囊位置異常膽囊先天性缺如;照片太小未能將膽囊包括在內;膽囊已切除等。
膽 | 膽的USG診斷 |
關於「醫學影像學/膽的X線診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