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鈴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串鈴
Chuàn Línɡ
串鈴
別名 萬年、小羊芋
功效作用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主風寒感冒喉蛾風濕骨痛經閉骨折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一、樂器簡介

串鈴,藏族、瑤族搖擊體鳴樂器。藏語稱厄尕,意為鈴,瑤族稱母柱。流行於西藏、四 川、雲南、貴州、青海、甘肅等省區。  

形制特徵

串鈴原為騾馬驢狗等家畜頸上所系飾物與響器。是在一條布帶或皮帶上綴掛二十餘個金屬小鈴而成。小鈴用銅、鐵冷壓或鑄製為兩個半球形,後合成球狀體。規格大小不一,直徑2厘米~6厘米。鈴外一側設有環形耳用以系掛,另一側有一細長開口為出音孔,鈴內裝有一粒鐵制小珠。小鈴的形狀除球形的以外,尚有橢圓形、葫蘆形、桃形等多種,出音孔除一字形開口外,尚有弧形、人字形等幾種。  

演奏方法

演奏時,奏者或坐或立,藏族多雙手執布帶或皮帶兩端,瑤族則左手執皮帶兩端,彎成環狀,通過繃拉或搖動,使鈴中鐵珠碰撞鈴壁而發音,音色清脆。用於宗教活動和歌舞及藏戲伴奏。在藏族佛教寺院的跳神和歌舞、藏戲演出中,奏者將串鈴繫於腰間、腿或手臂上,隨舞蹈動作而嘩嘩作響。也有的演奏者將串鈴釘縛在一塊形如刷子的小木板上,手執板把搖奏或碰擊肩、膝等部位演奏,是藏族頗具民族特色的色彩性節奏樂器;在瑤族的祖祭和喪葬活動中,人們一手執母柱,一手拿白綾,先唱孝歌,後振鈴起舞。

Bkcf0.jpg

  

〖二、護身符〗

串鈴也叫「虎撐」或「虎銜」,過去的行醫賣藥者都視其為護身符。相傳「藥王孫思邈有次進山為人治病時被一隻猛虎擋住了去路。但他要逃跑已經來不及了,拿起擔草藥的扁擔準備搏鬥。這時,他發現老虎伏在地上並不追撲他,只是張開大口猛喘粗氣,孫思邈發現,老虎的眼中露出哀求的神色。出於職業敏感,他帶著驚奇走近老虎,看到老虎的喉嚨被一根很大的獸骨卡住。他想為老虎掏出獸骨,又怕虎獸性發作咬斷自己的手臂。正在猶豫時,忽然想起藥擔子上有隻銅圈,就取來放進虎口撐住老虎的上下顎,從猛虎口中順利取出獸骨。被治癒的老虎搖動尾巴點頭致謝,隨後轉身而去。此事傳開,江湖行醫的人們紛紛效仿,銅圈便成了外出時必備之物,後人逐漸將銅圈改成手搖的響器。一來可以作為行醫標誌,二來是因為孫思邈用銅圈救了老虎而沒被吃掉,郎中們便把它作為保護自己行醫的護身符了。  

二、中草藥

串鈴

別名

萬年、小羊芋。

漢語拼音

chuanling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Impatiens pinfanens Hook.f.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科屬分類

鳳仙花

主治

風寒感冒;喉蛾;風濕骨痛;經閉;骨折

生態環境

生於山谷濕地或林緣。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收,取下基部莖節的膨大部分,洗淨,鮮用或晒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四川、貴州等地。  

植物形態

塊節風仙花 草本。莖直立,無毛或近於無毛,基部匍匐,節膨大成塊莖狀。單葉互生;葉片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基部有或無具柄腺體;側脈4-5對。總花梗短於葉,花梗中部以上具披針形的苞片萼片2,卵狀長圓形,無毛;花冠粉紅色,翼瓣基部裂片圓鈍,唇瓣漏斗狀,具與檐部等長的內彎細距;雄蕊5,花藥尖。蒴果線形,具條紋。種於近球形,直徑約3mm,褐色,光滑。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功效分類

祛風除濕藥;活血止痛藥

性味

辛;溫

藥材基源

為鳳仙花科植物塊節風仙花莖基部膨大的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關於「串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