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刺灸/皮內針療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刺灸》 >> 皮內針療法
中醫刺灸

中醫刺灸目錄

皮內針是以特製的小型針具固定於腧穴部的皮內或皮下,進行較長時間埋藏的一種方法。又稱埋針法。臨床需作較長時間留針病症,可採用本法。

皮內針針具

皮內針是用不鏽鋼特製的小針。有顆粒型、撳釘型兩種:顆粒型(麥粒型):一般針長約1cm,針柄形似麥粒或呈環形,針身與針柄成一直線。撳釘型(圖釘型):針身長約0.2-0.3cm,針柄呈環形,針身與針柄呈垂直狀。

皮內針針刺方法

針刺前針具和皮膚穴位)均進行常規消毒

(1)顆粒型皮內針操作方法:刺入操作:左手拇食指按壓穴位上下皮膚,稍用力將針刺部皮膚撐開固定,右手用小鑷子夾住針柄,沿皮下將針刺入真皮內,針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cm。針刺方向:採取與經脈成十字型交叉狀,例如肺俞膀胱經背部第一側線上),經線循行是自上而下,針則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的橫刺,使針與經線成十字交叉型。根據病情選取穴位。埋藏固定:皮內針刺入皮內後,在露出皮外部分的針身和針柄下的皮膚表面之間粘貼一塊小方形(1.0*1.0cm)膠布,然後再用一條較前稍大的膠布,覆蓋在針上。這樣就可以保護針身固定在皮內,不致因運動的影響而使針具移動或丟失。

(2)撳釘型皮內針:多用於面部及耳穴等須垂直淺刺的部位。用時以小鑷子或持針鉗夾住針柄,將針尖對準選定的穴位,輕輕刺入,然後以小方塊膠布粘貼固定。另外,也可以用小鑷子夾針,將針柄放在預先剪好的小方塊膠布上粘住,手執膠布將其連針貼刺在選定的穴位上。埋針時間的長短,可根據病情決定,一般1-2天,多者可埋6-7天,暑熱天埋針不宜超過2天,以防止感染

埋針時間的長短,可根據病情決定,一般天,多者可埋天,暑熱天埋針不宜超過天,以防止感染。

皮內針適應範圍

埋針療法臨床多應用於:神經性頭痛偏頭痛胃痛膽絞痛脅痛、腕踝關節扭傷等。還可應用於某些慢性疾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哮喘月經不調面肌痙攣眼瞼(目閏)動、遺尿尿頻痹證等。

皮內針注意事項

(1)每次取穴,一般取單側,或取兩側對稱同名穴。

(2)埋針要選擇易於固定和不妨礙肢體活動的穴位。

(3)埋針後,患者感覺刺痛或妨礙肢體活動時,應將針取出重埋或改用其他穴位。

(4)針刺前,應對針體詳細檢查,以免發生折針事故。

(5)注意消毒,暑熱天埋針時間不超過2天,以防感染。

32 皮膚針療法 | 三棱針療法 32
關於「中醫刺灸/皮內針療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