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外力作用下,關節驟然向一側活動而超過其正常活動度時,引起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關節囊韌帶肌腱等發生撕裂傷,稱為關節扭傷。輕者僅有部分韌帶纖維撕裂、重者可使韌帶完全斷裂或韌帶及關節囊附著處的骨質撕脫,甚至發生關節脫位。關節扭傷日常最為常見,其中以踝關節最多,其次為膝關節腕關節。  

目錄

治療措施

外側韌帶損傷較輕、踝關節穩定性正常時,早期可抬高患肢,冰敷,(只要是冰鎮的東西都可以,如冰激凌、凍肉等)以緩解疼痛和減少出血腫脹。2~3天後可用理療、封閉、外敷消腫止痛化瘀藥物,適當休息,並注意保護踝部(如穿高統靴等)。如損傷較重,可用5~7條寬約2.5厘米的膠布從小腿內側下1/3經過內、外踝粘貼於小腿外側中部,膠布外用繃帶包紮。使足保持外翻位置,使韌帶鬆弛,以利癒合,固定約3周。如為內側韌帶損傷,包紮固定位置相反。

症状嚴重,或韌帶完全斷裂或有撕脫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矯枉過正」的位置,約4~6周。可在石膏靴底部加橡皮墊或其他耐磨物以便行走。若踝部骨折塊較大,且複位不良,則應切開複位和內固定

陳舊性外側韌帶斷裂或反覆扭傷致外側韌帶過度鬆弛造成關節不穩者,可考慮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外側韌帶。

關節扭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是制動和消腫散瘀,使損傷的組織得到良好的修復。關節積血較多者,應在無菌技術下及時抽出,以免後遺關節內粘連。韌帶斷裂或撕脫骨折而影響關節穩定者,需行手術複位修補,以免引起反覆扭傷,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關節炎。  

處理

傷後立即用拇指指腹壓迫痛點止血,趁局部疼痛尚輕、關節兩側肌肉未出現痙攣時,立即做踝關節強迫內翻或外翻試驗和抽屜試驗,以了解是否韌帶完全斷裂。若疑有韌帶完全斷裂或合併骨折時,經加壓包紮後送醫院處理。

韌帶輕度扭傷,應立即冷敷,然後用棉花或海綿置於傷部作加壓包紮並抬高傷肢。繃帶包紮時要注意行走方向,如外側韌帶損傷時,使踝關節處於輕度外翻背伸位。24小時後,可選用外敷中藥、理療、按摩針灸、藥物痛點注射等,3~4天後在保持原固定下練習行走。對韌帶部分斷裂、踝關節強迫內翻或外翻試驗有輕微不穩的患者,經冷敷、加壓包紮後,用托板固定3周。2~3天後拆除加壓包紮,配合中藥外敷、理療、針灸、按摩等,並繼續托板固定,也可採用石膏管型固定3周。

踝關節扭挫傷的藥物治療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方藥

1.主方舒筋活血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羌活6克,防風9克,荊芥6克,獨活9克,當歸12克,續斷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紅花6克,枳殼6克。水煎服,每日劑。

2.外用方活血消腫散(熊曼琪《實用家庭中醫百科全書》)

處方:大黃2份,側柏葉2份,澤蘭1份,黃柏1份,防風1份,乳香l份。共研細末,用水、蜜糖調煮,外敷患處。

3.敗醬草糊劑(《四川中醫》1991)

處方:鮮敗醬草,鹽各適量。將敗醬草用清水洗淨,加少許鹽,搗成稀糊,直接敷於扭傷處,用紗布或繃帶包紮即可。每日換藥一次。(主治踝關節扭傷,症見局部腫痛、皮下淤血、踝關節活動受限等)  

中後期

治法

舒筋活絡活血壯筋。  

方藥

1.主方肢傷二方(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

處方:當歸12克,赤芍12克,續斷12克,威靈仙12克,生薏苡仁30克,桑寄生30克,骨碎補12克,五加皮12克。水煎服,每日l劑。

腫脹難消者,加茯苓12克、防己12克。風寒濕邪滯留者,加獨活12克、千年健10克、制川烏10克。氣血虛弱者,加黃芪20克、熟地黃15克。

2.外用方正骨燙藥(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講義》)

處方:當歸、羌活、紅花、白芷、乳香、沒藥、骨碎補、續斷、防風、木瓜川椒透骨草各12克。上藥裝入布袋,放於蒸籠內,蒸熱後敷於患處,每次持續1小時左右,每日2次,也可煎水熏洗患處。

3.中成藥狗皮膏,烘熱外敷患處。②傷濕止痛膏,外貼患處。③舒活精,外搽患處。

踝關節扭挫傷的固定方法 早期敷藥後用繃帶包紮,保持踝關節於受傷韌帶鬆弛的位置,並暫時限制走路。韌帶撕裂傷較嚴重者,可選用膠布或夾板固定踝關節於0°位,內翻扭傷採用外翻固定,外翻扭傷採用內翻固定,並適當抬高患肢,以利消腫。一般固定3周左右,若韌帶完全撕裂者則固定4~6周。

踝關節扭挫傷的練功活動 固定期間做足趾屈伸活動,解除固定後做踝關節屈伸活動鍛煉,並逐步練習下地步行。  

臨床表現

1.外側韌帶損傷

由足部強力內翻引起。因外踝較內踝長和外側韌帶薄弱,使足內翻活動度較大,臨床上外側韌帶損傷較為常見。外側韌帶部分撕裂,較多見,其臨床表現是踝外側疼痛、腫脹、走路跛行;有時可見皮下瘀血;外側韌帶部位有壓痛;使足內翻時,引起外側韌帶部位疼痛加劇。

外側韌帶完全斷裂:較少見,局部症状更明顯。由於失去外側韌帶的控制,可出現異常內翻活動度。有時外踝有小片骨質連同韌帶撕脫,叫撕脫骨折。內翻位攝片時,脛距關節面的傾斜度遠遠超過5~10°的正常範圍,傷側關節間隙增寬。x線檢查可見撕脫骨片。  

2.內側韌帶損傷

由足部強力外翻引起,發生較少。其臨床表現與外側韌帶損傷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表現為內側韌帶部位疼痛、腫脹、壓痛、足外翻時,引起內側韌帶部位疼痛,也可有撕脫骨折。

參看

關於「踝關節扭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