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刺灸/《官針》篇論刺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刺灸》 >> 內經針法 >> 《官針》篇論刺法
中醫刺灸

中醫刺灸目錄

靈樞.官針》篇記載的各種刺法,主要是討論如何使用九針來治療不同病症。其中有以九針應九變的「九刺」。另根據病變部位的深淺、大小等不同,提出了刺淺、刺深和髮針多少以及運用不同的針刺角度,以適應十二經的各種病症的「十二刺」。「五刺」是針對五臟有關病變而提出的。「三刺」是指毫針刺入皮膚後,分淺中深等三種不同深度的分層刺法,後世發展為燒山火透天涼等綜合補瀉法。

《靈樞.官針》:「凡刺有九,以應九變。」所謂變者,是指不同性質的病變。故九刺的主要內容就是討論九類不同性質的病變,應運用九種不同的刺法。

(1)、輸刺:「輸刺者,刺諸經滎輸、藏也。」這是一種五臟有病時的針治方法。如臟腑疾病,可取有關經脈的肘膝以下的滎穴輸穴,以及背部相關的五藏俞(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

(2)、遠道刺:「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輸也。」這是上病下取,循經遠道取穴的一種刺法。府輸原指六腑足三陽經上的下合穴,一般適宜於治療六腑的疾病。

(3)、經刺:「經刺者,刺大經結絡經分也。」是刺經脈所過部位中氣血瘀滯不通有結聚現象的地方(如鬱血、硬結壓痛等)。這種刺法主要治療經脈本身的病,並單獨取用病經的輸穴治療,故稱為經刺。

(4)、絡刺:「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是淺刺體表鬱血的細小絡脈使其出血的一種方法。由於這種刺法以刺血絡為主,故稱絡刺,又稱刺絡。多用於實證熱證

(5)、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間也。」是指針刺直達肌肉部的一種刺法。分肉指附著於骨骼部的肌肉。治療肌肉的痹證痿證陳傷等,均可選用此法,以調其經氣

(6)、大寫刺:「大寫刺者,刺大膿以鈹針也。」這是切開引流,排膿放血、瀉水的刺法。「寫」通「瀉」,排隊泄出的意思,故稱大寫刺。

(7)毛刺:「毛刺者,刺浮痹於皮膚也。」(「於」字據《甲乙》補)因淺刺在皮毛,故稱毛刺。

(8)、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這是一種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

(9)、焠刺:「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是將針燒紅後刺入體表的一種方法,用來治療寒痹瘰癧、阻疽等病症。

《靈樞.官針》:「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節,是節要的意思。由於刺法中有十二節要,所以能應合於十二經的病症,又稱「十二節刺」。

(1)、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苦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後,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針之也。」此法以一手按前心,相當胸部募穴等處,一手按其後背,相當於相應的背俞處,當前後有壓痛處進針。這種一前一後,陰陽對偶的針法,稱為偶刺,又稱「陰陽刺」。臨床對臟腑病痛以胸腹部募穴和背俞穴相配同刺,即屬本法。

(2)、報刺:「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此法是治遊走性病痛的針刺方法,根據病人所報之處下針。施行手法後,詢問病人針處是否痛止,另再在其他痛處下針。報,亦作「復」解,即出針後復刺的意思。

(3)、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治筋痹也。」這種刺法,是專對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周針刺。先從傍刺入,得氣後,令病人作關節功能活動,不斷更換針刺方向,以疏通經氣、舒緩筋急。恢,有恢復其原來的活動功能的意思。

(4)、齊刺:「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這種針法是正中先刺一針,並於兩旁各刺一針,三針齊用,故名齊刺。這種刺法與恢刺相反,恢刺為一穴多刺,或稱多向刺;齊刺為三針集合,故又稱三刺。治療病變範圍較小而部位較深的痹痛等症。

(5)、揚刺:「揚刺者,正內一,傍內(納)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是在穴位正中先刺一針,然後在上下左右各淺刺一針,刺的部位較為分散,故稱為揚刺。本法適宜治療寒氣淺而面積較大的痹證。近代梅花針叩刺法,即為揚刺法的演變。

(6)、直針刺:「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也。」先挾持捏起穴位處的皮膚,然後將針沿皮下刺之。直是直對病所的意思。近代多稱作沿皮刺或橫刺。這種刺法,進針較淺,治療淺表絡脈等部位的病症。

(7)、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稀髮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也。」這種刺法,是垂直刺入較深處候氣,得氣後慢慢將針退出,乃從陰引陽輸瀉熱邪的一種手法,以治氣盛而熱的病症。輸指輸通,直入直出,以瀉病邪,故稱輸刺。

(8)、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其法是慢慢進針稍搖動其針而深入,在近骨之處將針上下輕輕捻轉。短是接近的意思,故稱短刺。治骨痹等深部病痛。

(9)、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此是斜針淺刺的一種方法,故名浮刺。淺刺勿深以治肌肉寒急。近代應用皮內針法,就是本法的演變。浮刺和毛刺、楊刺同屬淺刺法,但是毛刺為少針而淺刺,揚刺是多針而淺刺,與本法均有所不同。

(10)、陰刺:「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後少陰也。」陰刺是左右兩側穴位同用的刺法。

(11)、傍針刺:「傍針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這種刺法,多應用在壓痛比較明顯,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證。是先直刺一針,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針。由於正傍配合而刺,所以稱「傍針刺」。

(12)、贊刺:「贊刺者,直入直出,數髮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直入直出,刺入淺而出針塊,是邊續分散淺刺出血的刺法,用治癰腫、丹毒等症。贊是贊助其消散的意思,故稱讚刺。

《靈樞.官針》:「凡刺有五,以應五藏。」這是從五臟應合五體(皮、脈、筋、肉、骨)的關係分成五種刺法,故又名五臟刺

(1)、半刺:「半刺者,淺內而疾髮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此肺之應也。」這種刺法是淺刺於皮膚,刺得淺,出針快,好象拔去毫毛一樣。因其刺入極淺,不是全刺,所以稱半刺。主要作用是宣洩淺表部的邪氣。臨床上適宜於治療風寒束表,發熱咳嗽喘息等和肺臟有關的疾病以及某些皮膚病

(2)、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後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此心之應也。」這是一種以穴位為中心,進行散刺出血的刺法。因其針刺出血點多,形如豹文,所以稱為豹文刺。此法與九刺中的絡刺、十二刺中的贊刺同尾淺刺出血的方法。因為心主血脈,故本法與心氣相應,能治紅腫熱痛等症。

(3)、關刺:「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或曰淵刺;一曰豈刺。」這種刺法多在關、節附近的肌腱上進行針刺,因為筋會於節,四肢筋肉的盡端都在關節附近,故名關刺,可治筋痹症。因針刺較深,必須注意不宜傷脈出血。由於肝主筋,所以與肝臟相應。

(4)、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於分肉之間,以取肌痹,此脾之應也。」這種刺法是在肌肉比較豐厚處,當進針後,退至淺層又依次再向兩旁斜刺,形如雞爪的分叉。「肉之大會為谷」,故稱合谷刺。臨床上用於治療痹證。

(5)、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深內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腎之應也。」這是一種直進針,直出針,深刺至骨胳的一種刺法。與十二刺中的短刺、輸刺相類似。輸是內外輸通的意思,故稱輸刺。用刺骨痹(包括深部病症)。

32 施行補瀉的依據 | 針刺的得氣與補瀉 32
關於「中醫刺灸/《官針》篇論刺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