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保健灸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養生學》 >> 保健針、灸、按摩 >> 保健灸法
中醫養生學

中醫養生學目錄

一、保健灸法的概念

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達到和氣血、調經絡、養臟腑、益壽延年的目的,這種養生方法稱之為保健灸法。保健灸不僅用於強身保健,亦可用於久病體虛之人的健康,是我國獨特的養生方法之一。

保健灸法,流傳已久。《扁鵲心書》中即指出:「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得百餘歲矣」。說明古代養生家在運用灸法進行養生方面,已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時至今日,保健灸仍是廣大群眾所喜愛的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

灸法一般多用艾灸。艾為溫辛、陽熱之藥。其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灸用以陳舊者為佳。點燃後,熱持久而深入,溫熱感直透肌肉深層,一經停止施灸,便無遺留感覺,這是其他物質所不及的。因而,艾是灸法理想的原料。

二、保健灸的作用

保健灸的主要作用是溫通經脈、行氣活血、培補先天、後天,和調陰陽,從而達到強身、防病、抗衰老的目的。

(一)溫通經脈,行氣活血

素問.刺節真邪論》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氣血運行具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灸法其性溫熱,可以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

(二)培補元氣,預防疾病

《扁鵲心書》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為辛溫陽熱之藥,以火助之,兩陽相得,可補陽壯陽,真元充足,則人體健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故艾灸有培補元氣,預防疾病之作用。

(三)健脾益胃,培補後天

灸法對脾胃有著明顯的強壯作用,《針灸資生經》指出:「凡飲食不思,心腹膨脹面色萎黃,世謂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穴施灸,可以溫運脾陽,補中益氣,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統功能旺盛,增加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以濡養全身,亦可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四)升舉陽氣,密固膚表

《素問.經脈篇》云:「陷下則灸之」。氣虛下陷,則皮毛不任風寒清陽不得上舉,因而衛陽不固,腠理疏鬆。常施灸法,可以升舉陽氣,密固肌表,抵禦外邪調和營衛,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保健灸的方法

艾灸從形式上分,可分為艾炷灸艾條灸溫針灸三種;從方法上分,又可分為直接灸間接灸和懸灸三種。保健灸則多以艾條灸為常見,而直接灸、間接灸和懸灸均可採用。

根據體質情況及所需的養生要求選好穴位,將點燃的艾條艾炷對準穴位,使局部感到有溫和的熱力,以感覺溫熱舒適,並能耐受為度。

艾灸時間可在3~5分鐘,最長到10~15分鐘為宜。一般說來,健身灸時間可略短;病後康復,施灸時間可略長。春、夏二季,施灸時間宜短,秋、冬宜長;四肢、胸部施灸時間宜短,腹、背部位宜長。老人、婦女、兒童施灸時間宜短,青壯年則時間可略長。

施灸的時間,傳統方法多以艾炷的大小和施灸壯數的多少來計算。艾炷是用艾絨捏成的圓椎形的用量單位,分大、中、小三種。如蠶豆大者為大炷,如黃豆大者為中炷,如麥粒大者為小炷。每燃燒一個艾炷為一壯。實際應用時,可據體質強弱而選擇。體質強音,宜用大炷;體弱者,宜用小炷。

四、保健灸常用穴

一般說來,針刺保健的常用穴位,大都可以用於保健灸法。同時,也包括一些不宜針刺的穴位。茲舉例如下:

1、足三里 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中老年人常灸足三里還可預防中風。具防老及強身作用。灸法:用艾條、艾炷灸均可,時間可掌握在5~10分鐘。

古代養生家主張常在此穴施疤痕灸.使灸瘡延久不愈,可以強身益壽。「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即指這種灸法。

現代研究證明,灸足三里穴確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並對腸胃心血管系統等有一定影響。

2、神闕 位於當臍正中處。神闕為任脈之要穴,具有補陽益氣溫腎健脾的作用。《扁鵲心書》指出:「依法熏蒸,則榮衛調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體開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頓除,益氣延年」。灸法,灸七至十五壯,灸時用間接灸法,如:將鹽填臍心上,置艾炷灸之,有益壽延年之功。

3、膏肓 位於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常灸膏肓穴,有強壯作用。灸法:艾條灸,15~30分鐘。艾炷灸7~15壯。

4、中脘 位於臍上四寸處。為強壯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補後天的作用。一般可灸七至十五壯。

5、湧泉 腳趾卷屈,在前腳掌中心凹陷處取穴。此穴有補腎壯陽,養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強心,有益壽延年之功效。一般可灸三至七壯。其他如針刺保健中所列曲池三陰交、關元、氣海等穴,均可施灸,具有強身保健功效。

32 針刺保健 | 保健推拿按摩 32
關於「中醫養生/保健灸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