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腦膏香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龍腦膏香
Lónɡ Nǎo Gāo Xiānɡ
別名 婆律膏、龍腦油、婆律香、婆律香膏
功效作用 祛風開竅。主耳聾
英文名 Borneolum
始載於 唐本草
毒性  
歸經 腎經
藥性
藥味

龍腦膏香 (《唐本草》)

異名】婆律膏(《唐本草》),龍腦油(《南海藥譜》),婆律香(《綱目》)。

【來源】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的樹脂。植物形態詳"冰片"條。

性味】《南海藥譜》:"性溫,味苦。"

【功用主治】①《唐本草》:"主耳聾。"

②《南海藥譜》:"摩一切風。"  

版本二

【出處】出自1.《唐本草》。2.《南海藥譜》:龍腦油,本出佛誓國,此油從樹所取。

【拼音名】Lónɡ Nǎo Gāo Xiānɡ

【英文名】Borneolum

【別名】婆律膏、龍腦油、婆律香膏。

【來源】

藥材基源: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Dtyobalanops aromatia Gaeth.f.的油樹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n.f.

採收和儲藏:從龍腦香樹榦的裂縫處,採取乾燥的樹脂,進行加工。或砍下樹榦及樹枝,切成碎片,經水蒸氣蒸餾升華,冷卻後即成結晶。

【原形態】龍腦香樹 常綠喬木,高達5m。全株無毛。樹皮裂縫處帶有溢出的龍腦結晶。葉互生,革質;葉片卵狀橢圓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全緣,基部鈍圓或闊楔形,上面亮綠色,背麵灰綠色,主脈明顯,側脈網狀。圓錐花序生於上部枝腋;花兩性;花托肉質微凹;花萼5,覆瓦狀排列,開花後繼續生長;花瓣5,白色;雄蕊多數,離生,花藥線狀;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絲狀。乾果卵圓形,果皮革質,花托呈殼斗狀,邊緣有5片翼狀宿存花萼;種子1 -2顆,具胚乳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熱帶雨林。

資源分布:分布於海洋群島。

化學成份】龍腦香的樹脂和揮髮油中含有多種萜類成分。主含右旋龍腦(borneol),還含左旋龍腦,左旋異龍腦(isoborneol),龍腦乙酸脂(bornyl acetate)左旋α-松油醇(α-terpineol)順式的及反式的β-松油醇(β-terpineol),樟烯(camphene)α-及β-蒎烯(pinene),左旋檸檬烯(limon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等單貼和葎草烯(humulene),丁香烯(caryophylene)β(β-elemene)等倍半萜成分。還含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龍腦香醇酮(dipterocarpol)即是羥基達瑪烯酮Ⅱ(hydroxydammarenoneⅡ),龍腦香二醇酮(dryobalanone),古柯二醇(erythro-diol),達瑪烯二醇Ⅱ(dammarenediolⅡ),奧寇梯木醇Ⅱ(ocotillolⅡ)龍腦香環氧醇酮(kapurone),龍腦香環氧二醇(kapurol),奧寇梯木酮(cocotillone)龍腦香三醇(dryobalanol),龍腦環氧烯酮(futabanone)以及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齊墩果酮酸(oleanonec acid)馬斯里酸(maslinic acid),阿江欖仁酸(arjunolic acid),積雪草酸(asiatic acid),麥珠子酸(alphitolic acid),齊墩果酸乙酸酯(oleanolic acidacetate),常春藤次酮酸(hederagonec acid),龍腦香醇酮酸(dryobalanoloic acid)11-氧積雪草酸甲酯(methyl 11-oxoasiatate),龍腦香內酯(dryobalanolide)等三萜類成分。

【性味】溫;苦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開竅。主耳聾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0.15-0.3g。外用:適量,研末吹,或摩。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耳聾。

2.《南海藥譜》:摩一切風。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龍腦膏香」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