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常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龍常草
Lónɡ Chánɡ Cǎo
別名 粽心草
功效作用 主輕身;益陰氣。主療痹寒濕
英文名 Manchurian Beakgrain
始載於 名醫別錄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Diarrhenamanshurica Maxim.

【藥 名】:龍常草

【來 源】:為禾木科龍常草的全草。

【功 效】:清熱解毒

【主 治】:用於癰腫瘡毒、疔毒內攻所致耳、目腫痛等證。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外用:適量。

【別 名】:粽心草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我國東北、河北各省區。

【考 證】:始載於《名醫別錄》。

【出處】始載於《名醫別錄》。

【拼音名】 Lónɡ Chánɡ Cǎo

【英文名】 Manchurian Beakgrain

【別名】粽心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木科龍常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arrhena manshurica Maxim.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晒乾。  

原形態

龍常草 多年生草本。基部具短根莖及被鱗片之芽體,鬚根細弱。稈直立,細弱或較粗,高70-120cm,具5-6節,節間粗糙,節下具微毛葉鞘短於節間,密被微毛;葉舌質厚,長約1mm,先端截平或不規則的齒裂;葉處扁平質薄,線狀披針形,下面粗糙,上面通常密被短毛,長15-30cm,寬6-20mm。圓錐花序長12-20cm。分枝直立與主軸貼生,基部者多孿生,主枝長達7cm,通常不再分枝,各具27-個小穗;小穗含2-3朵小花,長4.5-7mm,小穗軸節間被微毛,長約1.8mm;穎膜質,第1穎長1.5-2mm,具1脈,第2穎長2-3mm,具1-3脈;第1外稃長4.5-5mm,具3條明顯的脈,脈上稍粗糙,內稃與外稃近等長,脊上部具纖毛;穎果長約4mm,黑褐色,其錐形先端呈乳黃色。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和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河北、陝西各地 。  

性狀

【性味】味咸;溫;無毒

【功能主治】主輕身;益陰氣。主療痹寒濕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生河水旁,狀如龍芻。

2.《本草綱目》:按爾雅雲鼠莞也。郭璞云:纖細似龍鬚,可為席,蜀中出者好。恐即比龍常也。蓋是龍鬚小者,故其功用相近。

3.《新華本草綱要》:具清熱解毒之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龍常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