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骨走馬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黑骨走馬
Hēi Gǔ Zǒu Mǎ
別名 海南粗絲木、黑骨梢、山蘿卜
功效作用 清濕熱;解熱毒。主濕熱吐瀉;癰腫瘡毒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全國中草藥彙編》:黑骨走馬

【別名】 海南粗絲木、黑骨梢

【來源】 茱萸黑骨走馬Gomphandra hainanensis Merr.,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 廣東、廣西。

【性味】 甘、苦,平。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

骨髓炎:根研粉,與硫黃粉、酒餅粉各適量,同凡士林調成軟膏敷患處。

急性胃腸炎:根3~5錢,水煎服,或研粉,每次錢,開水送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黑骨走馬

【拼音名】 Hēi Gǔ Zǒu Mǎ

【別名】 黑骨梢、山蘿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茶茱萸科植物粗絲木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omphandra tetrandra(Wall.et Roxb.)Sleum[Lasian theratetrandra Wall.et Roxb.;Gomphandra hainanensis Merr.]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切片,晒乾。

【原形態】 粗絲木 灌木或小喬木,高2-10m。樹皮灰色,嫩枝綠色,當年生枝被短柔毛,以後變無毛。葉互生,葉柄長0.5-1.5cm,初被短柔毛;葉紙質,狹披針形、長橢圓形或闊橢圓形,長6-15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或幼時下面被淡黃色短柔毛,上面深綠,下面稍淡,中脈在背面顯著隆起,側脈約6-8對,網脈不明顯。雌雄異株聚傘花序與葉對生,有時腋生,長2-4cm,密被黃白色柔毛,具花序柄,花梗長0.2-0.5cm;雄花黃白色或白綠色,5數,長約5mm,花冠鐘形、長3-4mm,花瓣裂片近三角形,長約為花冠的1/3,向內捲曲,外面無毛;雄蕊4-5,花絲長於花冠;雌花黃白色,長約5mm,花萼微5裂,長不到5mm;花冠鐘形,長約0.5mm,花瓣裂片長三角形,先端內彎;雌花中不發育的雄蕊與子房等長,子房圓柱狀,無毛或有時被毛,柱頭小,5裂稍下延於子房上。核果橢圓形,長約1.2-2.5cm,徑0.5-1.2cm,成熟時白色,漿果狀,干後有明顯縱棱,果柄略被短柔毛。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2200m的疏、密林下、石灰岩山林內及路旁灌叢、林緣、箐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 苦;平

【功效與作用】 清濕熱;解熱毒。主濕熱吐瀉;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粉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黑骨走馬」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