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鹿皮
Lù Pí
鹿皮
別名  
功效作用 補氣;澀精;斂瘡。主婦女白帶崩漏腎虛滑精及塗一切瘡漏
英文名 Deer skin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無毒
歸經 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藥名】鹿皮

【漢語拼音】lu pi

【英文名】Deer ski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Cervus nippon Temminck

2.Cervus.elaphus Linnaeus

【歸經】肝;腎經

【功效】補氣;澀精;斂瘡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科屬分類】鹿科

【拉丁文名】Corium Cervi

【主治】婦女白帶崩漏;腎虛滑精及塗一切瘡漏

【生態環境】

1.棲於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緣。

2.棲於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宰鹿時剝皮,用溫水浸泡,去淨毛、垢,風乾。

【資源分布】

1.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

2.分布於東北、西北及內蒙古等地。

【動植物形態】

1.梅花鹿,體長約1.5m左右,體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顯,耳大直立,頸細長。四肢細長,後肢外側踝關節下有褐色足跡腺,主蹄狹小,側蹄小。臀部有明顯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長全時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與眉叉較遠,主幹末端再分兩小枝。梅花鹿冬毛檢疫站棕色,白色斑點不顯。鼻面及頰部毛短,毛尖沙黃色。從頭頂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線。白色臀斑有深棕色邊緣。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側同體色,內側色稍淡。夏毛薄,無絨毛,紅棕色,白斑顯著,在脊背兩旁及體側下緣排列成縱行,有黑色的背中線。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較體色為淺。

2.馬鹿,體形較大,體長2m,體重超過200kg。肩高約1m,背平直肩部與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圓錐形。頸長約佔體長1/3,頸下被毛較長。四肢長,兩側蹄較長,能觸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幾與主幹成直角,主十稍向後略向內彎,角面除尖端外均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狀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頜深棕色,頰棕色,額部棕黑色。耳外黃褐、耳內白色。頸部與身體背面稍帶黃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線。四肢外側棕色,內側較淺。臀部有黃赭色斑。夏毛較短,沒有絨毛,呈赤褐色。

性味】味咸;性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外用:燒灰調塗。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鹿皮」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