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肋巴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馬肋巴
Mǎ Lèi Bā
別名 馬力跨、過山龍
功效作用 涼血解毒舒筋。主癰腫瘡毒;犬咬傷腰膝酸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藥名】馬肋巴

【別名】馬力跨、過山龍

【漢語拼音】ma le b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niogramme affinis(Wall.)Hieron.[Grammitis affinis Wall.]

【功效】涼血解毒舒筋

【科屬分類】裸子蕨科

【拉丁文名】Herb seu Rhizoma coniogrammes Affinis

【主治】癰腫瘡毒;犬咬傷腰膝酸痛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600-3500m的林下陰濕處或混交林及針葉林下。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土,晒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動植物形態】植株高60-100cm。根莖粗壯橫生,頂端被棕色、寬披針形鱗片。葉疏生;葉柄長35-50cm,禾稈色,腹面有縱溝,有時基部紫棕色,基部密被黃棕色、寬披針形鱗片;葉軸羽軸禾稈色,光滑;葉片草質,長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0-50cm,寬25-30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部為一回羽狀,下部為二回羽狀;側生羽片4-6對,互生或基部的近對生,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為略不對稱的圓楔形或近楔形,有短柄或近於無柄,邊緣有不整齊斜向上的尖鋸齒,下部1-2對羽片一回羽狀;小羽片3-6對,與側生羽片同形而略小,頂端1片最大,長約14cm,寬約3cm;葉脈羽狀,側脈分離,一至二回叉狀,小脈先端的水囊伸入齒內達尖齒或邊緣,多少與之合攏,但不匯合成一體。孢子囊群線形,沿側脈的2/3分布。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 根莖密被棕色狹披針形鱗片。葉片草質,長卵形或長卵狀圓形,上部為一回羽狀,下部為二回羽狀;側生羽片3-6對,互生或基部近對生,披針形,漸尖,基部為略不對稱的圓楔形或近截形,有短柄,或近無柄,邊緣有不整齊斜向上的尖鋸齒;下部1-2對羽片一回羽狀。小羽片3-6對,頂端1片最大,側脈先端水囊伸達鋸齒的下側邊,並多少靠合。孢子囊群分布在沿側脈的2/3處。

【功效分類】涼血解毒藥;舒筋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馬肋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