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刺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香花刺 | 中藥圖典 |
香花刺 Xiānɡ Huā Cì |
|
---|---|
別名 | 香水花、木香花、紅皮、七里香、紅根、紅刺皮 |
功效作用 | 活血調經;消腫散瘀。主月經不調;外傷紅腫 |
英文名 | Root-bark of Wild Banks Rose |
始載於 | 《陝西中草藥》 |
毒性 | |
歸經 | 肝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澀 |
《中藥大辭典》:香花刺
【出處】 《陝西中草藥》
【拼音名】 Xiānɡ Huā Cì
【別名】 香水花(《陝西中草藥》),木香花(《中國經濟植物志》)。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七里香薔薇的根皮。夏、秋採挖根皮,洗淨,晒乾。
【原形態】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莖攀援,長達10米,具疏刺或近無刺。葉互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3~5,橢圓卵形至長披針形,長2~6厘米,寬1~2.5厘米,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常有數花;花白色;萼片5;花瓣5。瘦果骨質,包於球形、紅褐色的花托內。
【生境分布】 生於溝岸、山坡灌叢,雜木林中和住宅附近。分布河南、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 《陝西中草藥》:"澀,溫。"
【功效與作用】 《陝西中草藥》:"活血調經,消腫散瘀。治月經不調,外傷紅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撒。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香花刺
【出處】 出自《陝西中草藥》
【拼音名】 Xiānɡ Huā Cì
【英文名】 Root-bark of Wild Banks Rose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單瓣白木香的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osa banksiae Ait.var. normalis Regel.
採收和儲藏:夏、秋采季挖根,洗淨,剝取根皮,晒乾。
【原形態】 單瓣白木香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莖攀援,長達10m,具疏刺或近無刺。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3-5,橢圓卵形至長披針形,長2-6cm,寬1-2.5cm,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常有數花;花直徑1.5-2.5cm;苞片5,卵形,先端長漸尖,全緣,萼筒和萼片外面均無毛,內面被白色柔毛;花瓣白色,單瓣,芳香。果球形至卵球形,直徑5-7mm,紅黃色至黑褐色;萼片脫落。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1500m的溝谷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甘肅、陝西、河南、湖北等地。
【性味】 澀;溫
【功效與作用】 活血調經;消腫散瘀。主月經不調;外傷紅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香花刺」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