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木菌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香木菌桂
Xiānɡ Mù Jūn Guì
別名 杜谷樹、刺格、貓兒刺、粘
功效作用 肝腎,健腰膝。外用治癰、疔及腫毒;內服治百日咳
英文名  
始載於 現代實用中藥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香木菌桂

【出處】 《現代實用中藥

【拼音名】 Xiānɡ Mù Jūn Guì

【來源】 為木犀科植物椿樹枝葉樹皮

【原形態】 椿樹,又名:枸骨、杠谷樹、刺格、貓兒刺。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米。葉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2~6厘米,先端針刺狀,基部楔形,邊緣具1~4對刺狀牙齒,罕為全緣,上面暗綠色,有光澤,下面黃綠色,葉柄長8~12毫米。花芳香,腋生成叢;萼4裂,萼片三角形;花冠裂片4,反卷;雄蕊2,花柱圓筒狀,柱頭頭狀,子房2室。核果卵形,長約1.5厘米,藍黑色。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分布我國各地。

【性味】 微苦,涼,無毒。

【功效與作用】 補肝腎,健腰膝。外用治癰、疔及腫毒;內服治百日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浸酒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香木菌桂

【出處】 出自《現代實用中藥》

【拼音名】 Xiānɡ Mù Jūn Guì

【別名】 杜谷樹、刺格、貓兒刺、粘(米離)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柊樹的樹皮及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smanthus heterophyllus(G.Don)P.S.Green [Ilex heterophylla G.Don]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晒乾或鮮用。

【原形態】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8m。幼枝被柔毛。葉對生;葉柄長5-10mm,幼時常被柔毛;葉片革質,長圓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4.5-6cm,寬1.5-2.5cm,先端漸尖,具針狀尖頭,基部楔形或寬楔形,葉綠具3-4對刺狀牙齒或全緣,齒長5-9mm,先端具銳尖的刺,上面腺點呈細小水泡突起,下面不明顯;中脈在兩面明顯凸起,上面被柔毛,近葉柄處尤密,幼葉更密。花序簇生於葉腋;苞片長2-2.5mm,被柔毛;花略具芳香;花萼長1-1.5mm,裂片大小不等;花冠白色,長3.5-5mm,花冠管極短,長1-1.5mm,裂片長3-3.5mm;雄蕊著生於花冠管基部,與裂片幾等長;花絲長2-3mm,花藥長1-2mm,先端有一不明顯的小尖頭;雌蕊長約3mm,柱頭頭狀,明顯2裂;雄花內的不育雌蕊呈圓錐狀,僅長約1.5mm。果卵圓形,長約1.5cm,徑約1cm,呈暗紫色。花期11-12月,果期經年5-6月。

【生境分布】 分布於台灣,其他地區廣有栽培。

【性味】 微苦;性涼

【功效與作用】 補肝腎;強腰膝;消瘡毒。主腰膝無力癰腫疔毒;百日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浸酒飲。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香木菌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