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葉茴芹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革葉茴芹 | 中藥圖典 |
革葉茴芹 Gé Yè Huí Qín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溫中散寒;祛風除濕;活血調經。主胃寒腹痛;風寒濕痹;月經不調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拼音名】 Gé Yè Huí Qín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革葉茴芹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mpinella coriacea (Franch.) de Boiss. [Carum coriaceum Franch.]
採收和儲藏:夏、秋間採收,洗淨,晒乾。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長達10cm。莖常單生,中、上部有少數分枝。基生葉和莖中、下部葉有柄;葉片近革質,心形,長2-5cm,寬1-3cm,背面被毛,邊緣有鋸齒,莖上部葉較小,無柄,3裂或近於羽狀分裂,裂片披會形。復傘形花序;總苞片1-2,線形,或無;傘輻8-20,有毛;小總苞片1-3,線形,短於花柄;無萼齒;花瓣白色,基部楔形,先端凹陷,有內折小舌片。果實卵球形,有毛;每棱槽內有油管1-3,合生面油管2-4。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950-3200m的溝邊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廣西等地。
【性味】 味辛;性微溫
【功效與作用】 溫中散寒;祛風除濕;活血調經。主胃寒腹痛;風寒濕痹;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摘錄】 《中華本草》
|
出自A+醫學百科 「革葉茴芹」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9%9D%A9%E5%8F%B6%E8%8C%B4%E8%8A%B9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革葉茴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