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線魚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金線魚
Jīn Xiàn Yú
金線魚
別名 洞魚、波羅魚
功效作用 滋陰調元;益腎填精。主虛勞贏弱;腎虛滑精
英文名 all-grass of Longhairy Antenoron, all-grass of Shorthairy Antenoron
始載於 滇南本草
毒性  
歸經 心經肝經
藥性
藥味

俗名: 紅衫、紅哥鯉、吊三、拖三、瓜三、黃肚.

拉文種名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Regan)

產地及產期:

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其中南海產量較多、主要漁場有南海北部灣各漁場。

介紹:

體延長,倒扁,背腹緣皆鈍圓,一般體長19~31厘米、體重50~150克、吻鈍尖,口稍傾斜,上頜前端有五顆較大的圓錐形齒,上下頜兩側皆有細小的圓錐齒.體被薄櫛鱗、全體呈深紅色,腹部較淡,體兩側有6條明顯的黃色縱帶、背鰭長;尾鰭叉形,其上葉末端延長成絲狀。背鰭及尾鰭上緣為黃色,背鰭中下部有一條黃色縱帶,臀鰭中部有2條黃色縱帶。

資源量 分布於雲南三個湖泊的金線魚以滇池最多, 自70年代起由於污染造成水質富營養化,沿岸居民和工廠從地下水出口洞穴內抽取地下水,且砌石為池,使洞口與滇池的通道隔斷,破壞了金線魚的洄遊產卵環境, 現在滇池的金線魚已基本絕跡。撫仙湖和陽宗海的生態環境無多大變化。

生活習性 溫水性高原湖泊特有小型名貴魚類。 生活於18~220公尺域,喜棲息於沙泥底質地區。肉食性,以小魚及甲殼類為主。繁殖期在5~6月。

保護措施 今後在撫仙湖和宗陽海應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使金線魚這一物種不至於在我國雲貴高原湖泊絕跡。

關於「金線魚」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