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渣樹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豆渣樹 | 中藥圖典 |
豆渣樹 Dòu Zhā Shù |
|
---|---|
別名 | 冬瓜木、紅皮嶺麻、鹿食、白花盞、高山望、白蒼木 |
功效作用 | 祛風除濕;利水消腫。主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拼音名】 Dòu Zhā Shù
【來源】 藥材基源:為安息香科植物赤楊葉的根和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niphyllum fortunei (Hemsl.) Makino[A.hainanense Hayata;A.Fortune(Hemsl) Makino form.hy-poglaucum C. Y. Wu」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晒乾。
【原形態】 落葉喬木,高15-20m。樹皮暗灰色,有不規則縱裂紋,常有灰白色斑塊。葉互生;柄長1-2cm,被星狀柔毛至無毛;葉片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7-15cm,寬4.5-8cm,先端急尖至漸尖,稀尾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被褐色星狀毛,有時脫落變無毛,下面褐色或灰白色,有時具白粉;側脈7-12對。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密被褐色星狀毛;小苞片鑽形,早落;花萼杯狀,先端5裂齒;花白色帶粉紅色,長1.5-2cm,花冠裂片5,兩面均被星狀毛;雄蕊10,5長5短,花絲基部聯合成長約8mm的管;子房密被黃色長絨毛,5室,花柱線形,柱頭不明顯5裂。蒴果長圓形,熟時縱裂成5果瓣。種子多數,長圓形,兩端有不規則膜翅。花期4-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2200m的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味】 辛;性微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
出自A+醫學百科 「豆渣樹」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B1%86%E6%B8%A3%E6%A0%91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豆渣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