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蜂蠅
Fēnɡ Yínɡ
蜂蠅
別名 花虻、食蚜蠅
功效作用 健脾消食。主脾虛食滯,消化不良
英文名 Muscae
始載於 中國藥用動物志
毒性  
歸經 脾經
藥性
藥味

蜂蠅Eristalomyia tenax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食蚜蠅

【成蟲】它是鼠尾蛆的成蟲,在北方俗名「臭蜜蜂」,舐吸式口器,兩對翅膀,後翅退化為平衡棒,觸角短,似雌蜂,常在尿痛、糞缸、污水和陰溝等處產卵

【幼蟲】蠅蛆體短,圓柱形,末端有如鼠尾的長尾,比身體長,故名「鼠尾蛆」。能引起人體消化道的蠅蛆症。

【藥用部位】蜂蠅的乾燥幼蟲全體。

性味歸經】甘、苦,平。脾經

【功效主治】健脾消食。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嘔吐泄瀉噯腐嘔逆、體倦無力等證。【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5克。

【資源分布】本種廣泛分布我國的普通種類。

【古籍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化學成分】①蟲體皮膚的≥60%為可熔及殘餘蛋白,幼蟲皮膚20%由幾丁質組成,蛹的覆蓋物的 25一35%為凡丁質,而含酚性複合體或臘僅佔10%。②視色素視紫紅(Rodopsin )、變視紫紅(metarodopsin)等。

【參考出處】《中國藥用動物志》

關於「蜂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