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風內動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肝風內動證(Endogenous Wind of Liver),肝臟陰陽血平衡失調,功能失常所引起,臨床以眩暈、動搖、震顫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

肝風」一詞始見於《內經》,歷代醫家遵《內經》「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的論述,對風生於肝的機理頗多闡發。近代醫家張錫純在分析中風的病因病機中,明確提出了「肝風內動」一詞。1949年以後的各版中醫院校統編教材及相關著作中對肝風內動皆有系統論述。

風性善動,故凡出現眩暈欲仆,手足抽搐,震顫等具有「動搖」特徵的症状者,即為「風證」。其中由肝病所致的風證,即為肝風內動證。根據成因及其表現的不同,又可分為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動風,血虛生風四種類型。

目錄

肝陽化風

即肝陽亢逆無制而出現動風。多為肝陰虧虛,陰不潛陽,肝陽上升所致。臨床表現以眩暈或頭痛,或肢顫、語言蹇澀手足麻木、步履不正,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為主。陽盛化風,肝風內旋,上擾頭目,則天旋地轉,眩暈欲倒;風陽上擾清竅,則頭痛不止;風動筋攣,則肢顫;足厥陰肝脈舌本,風陽竄擾絡脈,則語言蹇澀;肝陰虧損,筋脈失養,則手足麻木;風動於上,陰虧於下,上盛下虛,故步履不正,搖擺不穩。若病情進一步發展,風陽暴升,氣血逆亂,肝風挾痰上蒙清竅,心神昏憒,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風痰竄擾脈絡,患側氣血運行不利,弛緩不用,則致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痰阻舌根,則舌體僵硬,不能言語。多見於眩暈、頭痛、中風及西醫的高血壓腦血栓形成腦出血等疾病。治療以鎮肝熄風為法,常用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之類。

熱極生風

熱邪熾盛,引動肝風。多因溫熱病邪熱鴟張,燔灼肝經所致。臨床表現以高熱神昏、躁擾如狂、手足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緊閉舌紅或絳、脈弦數為主症。熱邪亢盛,充斥肌膚,故高熱灼手;熱傳心包,心神憒亂,則神志昏蒙,躁擾不安如發狂;熱灼肝經,津液受爍,筋脈拘急,故手足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緊閉;熱邪內犯營血,則舌色紅絳;脈弦數,為肝經火熱之徵。多見於溫熱病極期及西醫的腦炎腦膜炎中毒性痢疾敗血症等疾患。治療以涼肝熄風為法,常用羚羊鉤藤湯之類。病情嚴重,治療不當者,可留有失語、痴呆、肢體運動障礙等後遺症

陰虛動風

陰液虧虛,筋脈失養引動肝風。多為溫熱之邪久稽,耗傷陰液,或內傷久病,陰液虧損所致。臨床表現以頭暈耳鳴手足蠕動、發痙為主症,兼見兩目乾澀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或脈細無力等。肝陰不足,虛風內旋,故頭暈耳鳴;肝陰虧虛,筋脈失養,故見手足蠕動、發痙;肝開竅於目,肝陰不足,目失所養,故兩目乾澀;陰虛則內熱虛熱內蒸,則五心煩熱;虛熱內擾營陰,則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或脈細無力,為陰虛內熱之象。多見於溫熱病後期、眩暈、虛勞及西醫的高血壓等病。治療以滋陰熄風為法,常用大定風珠之類。

血虛生風

肝血虧虛,血不榮筋,虛風內動。多因素體血虛,或久病血虛所致。臨床表現以肢體麻木、手足震顫為主症,兼見眩暈耳鳴面白無華,夜寐多夢,或婦女月經量少,經閉舌淡苔白,脈弦細。肝主筋,血虛則筋脈失養,故肢體麻木,手足震顫;肝血不足,不能上榮頭面,則眩暈耳鳴,面白無華;血虛則魂無所安,故夜寐多夢;婦女肝血不足,不能充盈沖任之脈,故月經量少,甚則閉經。多見於眩暈、失眠月經不調及西醫的神經官能症、高血壓等病。治療以養血熄風為法,常用四物湯之類。

關於「肝風內動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